书房文学 >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[历史直播] > 第 50 章 明末下7

第 50 章 明末下7



【好了,我们已经看到朱元璋对于“什么是民”这个问题的答案了。

那么,对于明朝大部分的官绅士大夫来说,什么是民?

up我有一个暴论,他们常说的“与民争利”中的“民”,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宗族。

至于那些老百姓?

蝼蚁草芥尔。】

朱元璋脸色很难看,因为他自己就是那原本的蝼蚁草芥之一。

殿上的文官脸色也很难看,因为他们有点恼羞成怒。

【就算他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的卑微出身,就算他们亲眼见过蝼蚁的怒火可以毁天灭地,但他们依旧不愿意吸取教训。

明朝灭亡后,著名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就说过,明末三大害:胥吏、生员、乡绅。

顾炎武本身就是一个江南生员,能让他痛骂自己的阶级,可见他们勾结在一起,有多胡作非为了。】

朱元璋心里也是一沉。

他能不知道那些县官吏员有多为害乡里么?

【隋唐时,朝廷是与门阀世家共天下。

后来经过不断完善的科举制,与黄巢、朱温的物理消灭,门阀渐渐落没。自两宋开始,文官集团为代表的乡绅士大夫成了新的食利阶级。

不过,在up看来,这个阶级从根上就有点歪。】

虽然有些词没听过,但是大家都明白,天幕又在骂他们!

【也不知道是不是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得国不正,还是赵光义烛影斧声篡位而来心虚,总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重文轻武的巅峰。

皇帝,对于士大夫几乎没有任何限制。历朝历代都在头疼的土地兼并,宋朝的态度是放任自流,不做任何限制。士大夫就在这种宽容到放纵的环境里蓬勃发展,自由扩张,直到代替曾经的门阀,垄断了知识和土地,成为改朝换代屹立不倒的存在。

但他们和门阀不同的是,他们是一个个小家族汇聚成的大集体,繁杂而凌乱。门阀有部曲有私兵,而他们顶多有些佃户和恶仆,武力值基本为零。

所以相比门阀,他们格外的保守、懦弱、敌视武将。】

文华殿的大臣在考虑要不要集体请辞?

他们真的很生气!

这样批判他们,简直有辱斯文!

【门阀一言不合就可能造反,杀得天下大乱,形成割据。相比起来,他们对于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,危害小得多。士大夫们所代表的文官,以一种更“温和”的方式与皇帝争夺权力——他们只是希望宝座上坐着一个听话的人形图章而已。

至于治国,交给他们就好。】

朱元璋不是崇祯,所以李善长一话不说,立马跪下,当场表演了一个声泪俱下:“陛下,老臣随陛下十余年,绝无此心!”

反应速度之快,把宋濂和刘基都给干沉默了,一边附和一边心想:要不人家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呢,瞧瞧这应对。

朱元璋亲手把李善长扶了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八扇屏风起来,安抚道:“先生的忠心,咱怎么会怀疑!”

先生,还是早年朱元璋对他的称呼,李善长略略放下心来,同时在心里盘算着,要不要赶紧和这帮文官做切割?

总感觉天幕会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。

【因此虽然南宋灭亡的时候,江南那些士大夫一个个哭的跟死了亲娘一样,但大元来了,他们忽然觉得……真香!】

朱元璋心里冷哼一声,真正忠心的,早在崖山蹈海而亡了。

【朱元璋说过:“元以宽失天下。”

这个“宽”,可不是宽仁,而是宽纵。因此江南士大夫猛然发现,好日子还在后头啊!

元朝统一中国后,对原本的南宋地主所施行之政策,与原来对待北方金朝的政策是很不相同的。

金朝贵族在北方不仅霸占了许多官地,建立了大片庄田,并利用其权势,大量占夺民田,据为己有。这些被豪夺的民田,区域甚广,河北、山东乃至河南,无不囊括。

当蒙古贵族灭金后,对当时北方原金朝的贵族,也采取消灭的政策,没收了他们的全部土地,分赐给诸王贵戚。】

【可忽必烈在元军下江南之前,已深深感到蒙古贵族此前,在北方那种杀光、烧光、抢光的三光政策,是行不通的。为了统一汉地,必须实行“汉化”。

毕竟他和阿里不哥争大汗的时候,已经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贵族的支持了,所以汉人这一块,他的好好拿捏住。……

 

毕竟他和阿里不哥争大汗的时候,已经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贵族的支持了,所以汉人这一块,他的好好拿捏住。

因此,平定江南后,元廷对江南士大夫特别好,好的都无视了蒙古制定的那“四等人”潜规则。

首先,就是对江南地主的特权不加干涉,相反还予以保护。

元廷对江南地主采取“一本于宽”的政策,他们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八扇屏风那么好糊弄。

这一回可不止江南了,整个南方都有很多心向大元的官绅,对朱元璋严厉的政策非常不满。

但打又打不过,他们只能搞点暗戳戳的抵抗。

你朱元璋再厉害又怎么样?还不是需要我们士大夫来做官治理天下?我们,就不给明朝当官,略略略……】

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出现了一只不知道什么品种的狗,正仰着头冲着他们吐舌头,差点憋不住笑。

想着最近发生的事情,心里也算出了一口恶气。

【湖南茶陵,有一个叫李祁的人,他是元惠帝时的进士榜眼,官职翰林学士。元末天下争霸的时候,他就隐居在江西永新的山中。明朝建立后,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,李祁理都不理。

最忠心于元朝的还要数丁鹤年,他是元末的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现在北京老字号“鹤年堂”的创始人。

他们家虽是汉人,但连续几代都出仕大元,忠心耿耿。元顺帝从北京逃跑后,这丁鹤年悲痛欲绝,晚年就修行佛法,躲在山中,以为父守墓的借口,誓死不接受明朝的官职。

一次次被人拒绝,我们八八也是有脾气的。

当时有个大儒叫夏伯启,朱元璋征召他们叔侄一人来朝廷任职。】

这件事就发生在前不久,殿上众人自然知道。

【这夏伯启也是个狠人,他为了不给大明当官,一咬牙把自己的手指头给切下来了,然后以残疾为名,拒不出仕。朱元璋忍无可忍,把他们俩给抓了过来。

然后问夏伯启,在天下大乱的时候,他们叔侄一人身在何处?

夏伯启头很铁啊,直接回答:因为红寇作乱,所以在福建隐居。

啊这……这就是跳着脚的作死。

“红寇”是当时对红巾军的蔑称。这基本就是指着大明皇帝朱元璋的鼻子骂他是乱臣贼子。所以最后求仁得仁,被杀了。】

宋濂小心翼翼的安慰道:“陛下,些许不识王化的欺世盗名之徒,根本不配称为儒生,陛下不必为这等人烦心。”

【那么出仕的这些就是一心一意为大明,为汉家天下么?

宋濂,大家都学过的他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吧?一个被朱元璋称为“开国文臣榜首”的男人。】

李善长心里纳闷,陛下什么说过这话?开国六公爵里面我是唯一的文臣,榜首怎么也应该是我!

什么?勋贵不算在文官里头?

哦,那没事了。

而宋濂的第一反应是一喜,他的文章流芳百世了?然后马上意识到,这时候提他准没有好事!

【宋濂致仕后,在他的著作《宋学士文集·危公(素
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


 本章完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LH3fL9J8Ke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