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9 章 明末下6
书房文学小说推荐阅读:从斗罗开始的大夏天庭、
风华名媛、
柯学情绪是易碎品、
大嫂,我知道你很急!但你先别急、
消失三年,校花女友到处说我死了、
恋综:戏精美人在线反pua渣男、
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、
盗墓奇异志、
我的末世版植物大战丧尸有点奇怪、
斗罗大陆四观星之人、
【说到这里,up想和大家探讨一下,宋明的士大夫,最常说的一句话,就是皇帝不能与民争利。
那么,什么是民?】
徐达愣了一秒,忽然意识到了什么,眼神往文官那边瞟了一眼,然后换了个稍微舒服一点的姿势,准备吃瓜。
【按照咱们现在的理解,民就是老百姓呗,这还能有什么疑问?
大明永远的慈父朱元璋同志也是这么想的,他曾经也说过: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
所以在这种思想下,明朝初期出台了许多福利于老百姓的政策,我给大家简单介绍几条。】
朱元璋认真的听了起来。
【up记得有个笑话,是说网友们普遍认为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等都是雄才伟略的君主,但问到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?那九成九的人都会选唐太宗,因为二凤是真正的心系于民,内政做的特别好。
可到了朱元璋这里,大家记得的除了雄才大略,就是刻薄寡恩、清洗功臣、对子孙特别好、总之一股又土又俗的小地主气息。
但其实根据我查阅的资料,明初的内政也做的很不错,各项福利制度很完善。不能因为子孙后代荒废,被那些文人笔杆子抹黑,就把锅扣在祖宗头上吧。
替我们八八委屈。】
宋濂看出来了,这天幕就是极尽一切诋毁他们士林,这天幕,怕不是什么妖女的法术,哼。
文华殿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。洪武时期,人人生活在高压下,连晚上说的梦话都能被锦衣卫听到,这是人过得日子?他们哪里抹黑了,记录的都是事实好不好!
【还记得《礼记》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是什么样子么?
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;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,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老有所终、壮有所用、幼有所长、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,这就是朱元璋立定福利政策的底层逻辑。
我们现代成年人身上的三座大山是什么?养老、医疗、子女教育。
这些,你在洪武年间的政策里都能找到答案!】
【第一项,就是免费养老。
洪武六年,朱元璋颁布诏令:“民年七十以上者,许令一子侍养,免其差役。”
也就是说,为了更好地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,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。
到了洪武二十年,大明又颁布了终身养老令:“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,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。”
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,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,还给予物质奖励,赏赐衣物,发放奖金。而且,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,当他们年届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六十就可以享受到,养老令上八十老人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。
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,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,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;去世后,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。】
【而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怎么办呢?
洪武元年,朱元璋下诏:“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,官为存恤。”
到了洪武五年,朱元璋便令天下郡县设立“养济院”,而这养济院的收容对象便是: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,许入院。
而官府对养济院补贴基本是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,还有冬夏布匹三丈。基本已经是小康之家的生活标准了。
也就是说养老这方面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,确保每一个大明老人都能安度晚年。】
虽然是还没有发布的命令,但天幕既然已经说了,那就是认证了,所以李善长领头拍马屁:“陛下仁心至圣,直追三代矣!”
朱元璋笑呵呵的让他们起身,眼中一抹精光却在不自觉的打量着殿中的几个心腹文官。天幕说文人笔杆子的抹黑,会有这些人么?
【第二项,是免费的医疗。
洪武三年,朱元璋命天下府州县开设“惠民药局”。凡是没有钱看病的军民,都可去惠民药局免费看病和抓药。……
洪武三年,朱元璋命天下府州县开设“惠民药局”。凡是没有钱看病的军民,都可去惠民药局免费看病和抓药。
到了永乐四年,成祖又命礼部郑重声明:惠民药局一定要惠民,要落到实处,不能光搭个架子去服务那些不缺钱的老爷!
到了成化年间,惠民药局的业务已经扩大到边军身上了。
这些政策,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大明人“伤病者有所治”。】
崇祯叹了一口气,这些政策他碰都没碰到过,不用说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朱棣甩了个鞭花,冷笑道:“呵,这些地方官,一个个跟懒驴似的,不抽上几鞭子就不干活!今年京察大计的时候,要把这一项列入政绩考察!”
【第四项,是社会保障房,不过遗憾的是这项政策没有普及,仅仅是个尝试。
洪武七年,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,命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,盖了260间瓦房,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,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。一个月后,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,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,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。
虽然因为各种原因,这项制度没有铺开,朱元璋“居者有其屋”的梦想破灭,但这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!】
朱元璋也明白为什么不能成功,天下那么多人,房子永远都修不完,让人住不谁住?这里面可上下其手的空间太多了。
吏治,归根结底还是吏治的问题!
【最后一个大项就是教育方面了。
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把民籍和军籍分开,所以这两部分的基础教育也是分开的。
民籍是三十或五十户设立一个“社学”,主要是对十五岁以下的男丁进行普及基础教育的。而军籍则是以卫所为单位设立卫学,军籍子弟都在里面开蒙上学。
社学和卫学都是免费的义务教育,然后如果想继续往上读,那就跟我们现代的模式差不多,要参加一级一级的参加升学考试,才能就读于县学、州学、府学。最后,如果成绩优异,就能考到京师大学——国子监啦!
小镇做题家泪目了属于是。】
【国子监真的跟大学很像,是修完学分才能毕业,学的实在太差还会被打板子哦,不过国子监包分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。(touwz)?(net)
《大诰》为啥是一本奇书呢?
⒄想看八扇屏风写的《盘点夺权篡位指南[历史直播]》第 49 章 明末下6吗?请记住.的域名[(touwz.net)]⒄『来[头%文字小说]%看最新章节%完整章节』(touwz)?(net)
因为它的发布,是为了警示、告诫官吏们好好当官,不要搞违法乱纪那一套,里面80%的内容都是关于官员的。
但是《大诰》没有正式的法典《大明律》那么咬文嚼字,让人难以理解。而是通过一个个发生过的案例,让百姓了解自己该做什么,官员该做什么,一旦百姓发现官员违法乱纪,就可以手持《大诰》进京告状,这本书便是路引,见手持此书进京告状者一律放行无阻,谁若阻拦,全家处死!
这叫什么?发动人民群众,监督吏治!】
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激动了起来,这份激动里还带着一些雀跃和自豪。
他在心里夸自己可真是个小天才!锦衣卫再多,也不可能监控到天下千千万的官吏,那就发动起天下所有的百姓,一起帮他看着这群当官的!
【洪武年间,《大诰》真的好用。
洪武十八年,江苏常熟县的农民陈寿六,因不满县官顾英横征暴敛,一气之下和几个哥们一起,把县官绑了,头上顶着《大诰》,一路走到南京告御状。
这在当时是非常轰动的大事。
当时这书才刚刚发行,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,只是议论纷纷的想:区区一个泥腿子,怎么敢绑县官?要造反不成!
但是朱元璋非常高兴,他评价这个陈寿六说:“此人,岂不伟欤?”
最终顾英贪污罪名坐实,被打入了大牢,而陈寿六也受到了朱元璋的重奖:“赐三十锭,免杂役,随行各赏衣两件。”……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LH3fL9J8Ke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