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我有十万死士 > 35、第 35 章

35、第 35 章


 林知惜一行人骑着快马一路到了蜀都。


 蜀地与其他十三省不同,它是边境,没有地方军。


 林知惜带了一千死士到达府城门口,引起不少百姓为之侧目。


 看守城门的衙役不敢耽搁,上前施了一礼,要进城禀告总督。


 林知惜没有开口,半夏上前一迈大声叱责,“放肆!这是惠阳公主!你竟叫公主等他一个二品总督,谁给你的胆子!你们总督府是想造反不成?”


 诚然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自立为王,但四川总督还没有,不是他不想,而是他不敢。


 衙役听到公主二字,集体傻眼了,为防对方怪罪全跪下请罪。


 林知惜挥了挥鞭子,一群人浩浩荡荡进了城,周围百姓见此情景,纷纷让道。


 等刘总督得知惠阳公主来时,林知惜已经坐到总督大堂,门口立着二十多个手持大刀的青壮男子,个个威严肃穆,好似久经沙场的士兵。


 事实上他也没猜错,这些人的确是上过战场,手上都沾了血。


 形势比人强,哪怕公主没资格插手政务,但是现在这情况也容不得他说个不字。


 他恭恭敬敬请侍卫帮忙通报。


 过了半个时辰,太阳都快把他烤干了,才有人通知他进去。


 入了大堂,刘总督一眼便看到坐在高位上的女子,那浑身的气势不输圣上。


 他立刻腿软跪倒在地,行了一礼。


 林知惜也没跟他客气,如果蜀都这边有兵马,也许她还要费尽心思跟他周旋,可这边没有一兵一卒,她何苦浪费口舌,直接表明来意,“刘总督应该知晓本宫的身份。我父王为大良兢兢业业几十年,最后却被康王陷害而死。身为人女,怎能袖手旁观。本宫决定以蜀地为营直捣皇城。”


 刘总督刚起身,就被骇住,腿一软直接瘫倒在地,木呆呆看着上首之人。


 她……她这是要谋反?


 林知惜好整以暇看着刘总督,“不知刘总督是决定弃暗投明还是一头道走到黑?”


 刘总督牙齿打颤,忍了好半天,终是握拳,“但凭公主吩咐!”


 林知惜双掌相击,笑容艳艳,“好极!刘总督果然爽快!”


 她直接看向周术,“四川总督由周老先生担任。刘总督从旁协助。”


 刘总督一怔,侧身便看到他平生最为钦佩的先生,刚开始还有些不满公主安排,得知是周术,他徘徊不定的心立刻就稳了。


 周术可是号称天下第一谋士,连他都投靠惠阳公主,岂不是说惠阳公主胜算很大?


 只要他对公主忠心耿耿,以后升官绝不会空想。


 林知惜将四川省交给周术管理,各府的官员从上至下全部被她换成死士。当然不是所有死士都能当官,他们在外奔波行走,早就识文断字,而且有一定办事能力。


 当然她的属下不需要多有才,只要听话,会办事就行。


 另一方面,她将外地的死士调回蜀地,分别塞进平安镖局和女子镖局。


 战争对许多百姓而言是家破人亡,对投机者却是发财的好机会。


 全国大乱,到处都在争地盘,林知惜守着四川省,暂时不需要增兵,她需要趁这个时机建立属于她自己的联系通道,顺便再挣些钱。


 平安镖局专门打劫坏事做尽的豪强,将他们的财物洗劫干净。女子镖局全由女子担任,口碑极好,她们个个武功卓绝。


 战争打响,各地都不安分,消息最灵通的往往是那些大户,他们财钱多,需要护卫,再加上有平安镖局打家劫舍。他们争相雇佣女子镖局。这些镖师武艺高强,安全有保障,成为大户搬家首选。


 除了明面上挣钱,林知惜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后院研发药物。


 周术忙着处理政务,半个月没有见到人,就问下人,公主最近在忙什么。


 下人还真不知道,公主那院子有护卫保守,等闲人根本进不去。


 周术瞅着快到午膳时间,命厨房做几样菜,他借着送菜的机会,拜见公主。


 他提了食盒进了院子,下人直接让他进去。


 周术站在书房门口,看到里面的人正在写字,他不好打扰,只好将菜交给半夏。


 无声无息走到她身后,看到旁边写好的纸张,他拿起一张细看,不由怔住,越往下看神色越凝重。


 林知惜撂下笔,揉了揉眉心。


 周术坐到她对面,扬了扬手上的纸,“这是何意?”


 林知惜这段时间一直窝在书房并不是无聊,她在规划蜀地。


 她想要吸引百姓前来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里打造成世外桃源。


 百姓想要的很简单:有田耕、有衣穿,有房住、出行安全。


 再奢侈一些就是能每月吃回肉,能给孩子读书,能当个官等等。


 而她想要的是招兵买马收复河山。


 她离不开蜀地百姓的支持,想要与之必先舍之,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。


 林知惜摊了摊手,“也没什么,就是收容流民后,我要让成年男子参军。作为交换可以给他们的家人分配住所,让他们的孩子读书,分配田地给他们的家人耕种。”


 周术早就知晓她的野心,听到这些打算倒也不意外,只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时,整个人如同惊弓之鸟死死盯着那张纸,好半晌他才张了张嘴,“这是何意?”


 是他想的那样吗?她不是说要完成这件事要十年吗?而且她给出的答案竟然与那谋朝篡位的王莽用的同一种策略,这是何等可笑。


 她难道不知道王莽新政只持续三年就被他亲手废除了吗?


 周术不相信自己辅佐的人会如此短视,他捏着纸张的手越发用力,绞尽脑汁想法子劝阻她,最终只化为一句肺腑之言,“你这法子会让整个四川省大乱。”


 除了对她忠心耿耿的死士,林知惜没有跟任何人说她手头有多少死士。周术会担忧也很正常。


 林知惜没有劝,反而苦中作乐道,“乱一省总比乱一国要容易治理。”


 周术被这话噎住,是,乱一省确实容易管理,但是只靠她底下这几千士兵就要解决这件事,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
 林知惜见他不回答,也没有为难他,继续追问,“如果真的乱起来,你觉得我需要多少士兵来维持秩序?”


 周术思忖良久才谨慎回答这个问题,“整个四川省有150万人,有地有山的百姓占一半。”


 也就是说至少她至少要有125万士兵才能解决这么多人反对的□□。


 林知惜摇头,“不需要这么多。百姓只要有衣穿,有饭吃,轻易不会造反。而且分田对他们更有利。咱们只要担心百姓不会被大户利用。确保从下到上的官员都是我们的人,这件事就不会失败。”


 王莽为什么会失败,就是因为他触犯了执行者的权益,执行者心存抵触,不愿落实,这项划时代的计策也就成了一纸空谈。


 想要改变这一计策,就要想法子让执行人变成她的人。


 她能够利用的人,除了流民,还包括被剥削的佃户,这些人没有签卖身契,林知惜想要拉拢他们并不难。只要她将这些人牢牢握在手心就可以真正实施土改之策。


 为了让这些人拥护自己,林知惜首先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,“我已经想到法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,只要全县都用我的法子种植,百姓就有饭吃,也有钱可赚。”


 周望如同听天书,公主居然也懂农耕吗?


 不等他想通,林知惜紧接着又道,“把私田变为王田,是我的终极目标。三年后,我们一定要实现。现在我只需要你把全四川的田地强制承包。”


 既然用强制两个字,也就是先租地,后给钱。但是百姓吃不饱饭,很容易出问题,周术觉得公主还是太着急了,“公主,您这步子迈得太大了。不如您划一片实验田。然后全省推广。百姓看到产量高,肯定愿意用您的方法。”


 林知惜何尝不想慢慢来。她这是没办法,“现在全国大乱,边城还有二十万将士的口粮需要解决。西安之前发生干旱,谁能保证四川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。咱们要防患于未然。强征土地也许霸道,但我们也不是不发放口粮。”


 她之前就命死士在四川囤了上百万石粮食,数量看着挺多,但也只够四川百姓一季嚼用,时间很紧。半点不能拖延。


 “难道你就甘心守着四川这一片土地?”


 其实她也不想用如此强制手段租田,但是谁叫她没那么多钱租田,只能硬抢。


 她想要问鼎天下,除了士兵,还要筹措粮草。朝廷眼下自顾不暇,她只能从四川这边想办法。一点点推广种田法,少说也得一年。


 她等不了那么久,其他人也不会给她这么长时间。以后功过是非由后人来评说,她全都受着。


 周术试探道,“公主,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强征,可以教百姓方法,然后让百姓自主种植,这样他们也能更尽心。”


 朝廷将土地全部承包下来,再雇百姓种地,他们还要命人监管,这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。还不如直接将方法告诉老百姓,让他们学着种植,这样更省心。


 林知惜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。就比如六七十年代的大集体,只靠热情坚持不了多长时间。只有把土地发给农民,让他们自己种植,他们才会尽心。林知惜吸取教训,把田地当作一个工厂,由人看管,就不怕农民不尽心。


 反而将方法告诉百姓,对林知惜没有太大好处,“你确定他们学了方法就真的会用?百姓守旧,对新事物接受往往是最低的。一个从未见过的方法,他们怎么可能愿意冒险。回头要是阳奉阴违,那我们不是教了吗?而且温水煮青蛙才能一步步蚕食敌人的心智。”


 周术恍然,她其实是想借着租地来试探大家的容忍度。她在为收为王有做准备。仔细一想,她这做法确实跟温水煮青蛙没有分别。


 甚至他想得更深远一点。公主之所以把田地全部征用,也是想将剩余粮食全部收入官仓。如果由百姓种植,粮食卖不卖都有百姓自己决定。外面正在打仗,粮食早已翻了好几倍,那些大户人家消息灵通,说不定会把粮食运出去。那就等于替他们做了嫁衣。她这是防着那些大户呢。


 林知惜知道让他做这件事很难,“你先把各个县衙都换上听话之人,最好是穷苦出身,真正为民着想。甚至就连衙役也全部换掉。就连里正和村长也由县令自己选。新官上任三把火,他们一定会拼命表现,只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,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


 周术瞬间明白她的意思。她先把办事的人换成自己人,到时候颁布法令会容易许多。


 但是明年四月份麦子就要收割。在这之前,他要把整个四川从下而上全部换掉。还要发布强征之法。这两件事单拎哪一件都得两三年才能完成。偏偏公主只给他不到五个月的时间。


 说好听点,公主这是信任他的能力,说不好听的,公主这是不把他当人看,当老黄牛使唤了?


 已经多年不做事的周术着实有些吃不消公主的力度。


 偏偏公主半点没有体会到周术的怨念,反而野心勃勃道,“我要用这三年,好好发展蜀地,外面乱成一锅粥的时候,全国百姓都会知道蜀地是天堂。想要留在蜀地安安稳稳生活就要接受我的规矩。到那时,周先生就是本宫身边第一功臣。”


 功臣不功臣,周术已经没精力想了,看她自信满满,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是将其他纸张都看了。


 大多数都是训练士兵的方法,流民的处理办法等等。


 “走,咱们先去看看我给流民盖的房子。”半个月前,林知惜已经划了片荒地盖房子。


 流民以后会越来越多,蜀地湿气重,天天住草棚也不是个事儿。所以在地冻之前要把房子盖出来。


 周术也知晓此事,不过他都是让衙役安排流民,为他们解决吃饭问题,还没去新房那边看过。


 一行人上了马车,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郊外。


 下马车的时候,周术整个人呆住,之前林知惜划这片荒地的时候,他就在边上,据刘总督所说,这儿荒无人烟,旁边又有一座深山,每到夜里都能听到狼叫,周围没什么村落,平时显少有人过来。


 可现在呢?到处都是人。


 一群成年男子赤着上身抬着木头从山下喊着号子下来,身后跟着一群拖树枝的孩子。


 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,一大群男男女女在整齐划一的红砖房前忙活,有的和泥,有的砌砖,有的铲沙……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,脸上却还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
 就在这时,有个皮肤黝黑的男子发现他们,他是林知惜派过来的监工,姓张,是个经验丰富的作头,他从架子上爬下来,乐呵呵向林知惜汇报进展,“启禀公主,我们已经盖了六十间房子。”


 他指了指前面,“那边房子已经按照您说的方法刷好了水泥,已经干了,您要不要去看看?”


 林知惜点头,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前面出发。


 一排有十套宅子,一套宅子是两间砖瓦房,共五个能住人的房间,除此之外还有茅房、猪圈、鸡圈,这样的房子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院。


 他们去的是第六排,房子已经全部盖好,地面和墙面被一种灰色东西抹平,光滑细腻,比府衙房子还要好。


 “这也太奢侈了吧?”


 他一直以为公主想为这些流民盖土坯房,没想到竟是盖砖瓦房,这得花多少钱?


 林知惜指了指前面,“都是就地取材也不贵。虽然土坯房便宜,但是住不了两年就倒了。用红砖青瓦房省时耐用。”


 盖房用的红砖取自前面那条河的淤泥,水泥的原料来自前面那座山,瓦片也是由山脚的粘土烧成。


 这些人工都是免费的,所要花费的也仅仅是这些人的三餐。


 “等这些人盖完房子,估计就入了冬,到时候我会派人训练他们。”


 她指了指第一排,“这边的房子是他们的学堂。到时候可以让他们的孩子过来念书。”指着第二排,“这排的房子可以用来织布。我已经让木匠改良了织布机,到时候织布速度会快上五倍。大家都有衣服穿。”


 周术越听越心惊,指了指外面一圈空地,“留这些地有什么用?”


 “这边可以盖一圈围墙,防止山上的动物跑下山。开个门建个村站,村长负责登记各家积分情况。积分高的人将来先分配土地。”


 周术越看越满意,“那什么样的人可以住这样的房子?”


 林知惜笑笑,“这些房子暂时只是租给他们,前三个月免费,后三个月每月都要交五十文钱。”


 这个价钱不算高,但是对身无分文的流民而言还是太贵了。


 换句话说,如果这些人有钱,他们就不会成为流民了。


 不过他看得出来公主不会无的放矢,敢收租金必定有依仗,他脑子转了一圈暗自猜测,“您让他们当兵、织布、种地,是不是都有工钱?”


 林知惜点头,“那当然。没有好处就没有动力。只要他们认认真真做事就一定能养活自己。”


 她指了指后面,“现在新盖的房子就是给一群人居住的。有些人家可能没那么多人,租不起一套宅子,可以让他们住大通铺。安全同样有保障,就是没什么隐私。”


 周术听不到隐私这个词,但是也多少能明白她话的意思。


 一群人住在一块,藏东西都不方便,可不就是没隐私么。


 “有前面这排房子做对比,相信许多人都会想法住进这种独家小院。这也是一种激励。”


 周术连连点头。


 就在这时,从山上下来一群人,这些是林知惜的死士,被林知惜派过来解决山上的野物。


 此时他们一群人浩浩荡荡抬着刚刚打来的野猪、野鸡、麋鹿等物,看到林知惜,这群人立刻将猎物抬到她面前任她挑选。


 林知惜不喜欢吃野物,但看到周术盯着那只麋鹿看,便作主将麋鹿送给了他。


 周术果然很高兴,又有些激动,“我想将它养在后院。以后若有需要,可以随取随用。”


 麋鹿角是补身名品,相当珍贵,也难怪周术会心动。


 林知惜笑问,“先生会养?”


 周术点头,“养过,不过这东西得精心照顾,否则很容易养死。”


 林知惜笑了,“只要先生喜欢,本宫保证先生的后院永远都有一只麋鹿。”


 周术怔了怔,这话看似只是一句玩笑,但其实也在暗示他,她会永远记住他所做的一切。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5xe7LOB8a7r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