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> 第三零三章一七七师

第三零三章一七七师


 佛说,“人生有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阴炽盛苦。”


 军人也是人,并不能如佛那般放下诸般苦楚。


 新月如钩,冷辉凄迷,照不亮这无边的夜,驱不散那弥漫的黑。


 芮城西郊,六十六团的临时驻地里火光昏暗,酒肉飘香,人声鼎沸,有人在放肆地闹,有人在静静地看,有人在说,有人在笑,也有人默默地流泪了。


 最终,月黯了,火灭了,声消了,人散了。


 当晨曦再次照亮大地,六十六团又回复如初了。


 袅袅的炊烟升起,白米粥的香气弥漫,形色匆匆的将士们在营地里穿梭着,洋溢着蓬勃的生机。


 听到喧嚣声,李四维从梦中惊醒,揉了揉依然有些眩晕的脑袋,翻身坐了起来,匆匆地穿着衣服。


 “嘭嘭嘭……”


 敲门声陡然响起,紧接着是苗振华的声音,“团长,司令部来人了!”


 “哦,”李四维连忙翻下床来,一整衣帽,大步流星地走向了门口,“吱呀”拉开了房门,皱着眉头望了苗振华一眼,“还没吃早饭就来接人了?”


 “就是!”苗振华连忙附和,“他们太急了些……皇帝还不差饿兵呢!”


 抱怨归抱怨,两人还是匆匆地往会议室去了。


 刚走出几步,李四维便看到郑三羊正陪着个少校军官慢悠悠地迎面而来。


 “团长,”郑三羊也看到了李四维,连忙加快了脚步,笑容满面,“蒲干事来了。”


 蒲干事身材高瘦,白净斯文,步伐铿锵,只是,脸上的疲倦之色重了些。


 李四维打量了那少校军官一眼,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,“蒲干事,好早啊!”


 蒲参谋一怔,摇头苦笑,“最近为了这兵员的事,俺们这些人没少挨数落……不敢怠慢啊!”


 “哦,”李四维笑着点了点头,“还没吃早饭吧?去会议室,边吃边说!”


 说着,李四维望了苗振华一眼,苗振华连忙转身往炊事排去了。


 蒲干事稍一犹豫,笑着点了点头,“正好闻到白米粥的香气了,就当改善伙食了!”


 闻言,李四维望了蒲干事一眼,微微皱眉,“司令部的伙食都这么差了?”


 “倒也不算差,”蒲干事呵呵一笑,“玉米糊糊能吃饱,白米粥却难得吃上一次。”


 “能吃饱就好!”李四维松了一口气,当先往会议室走去,“要打仗,吃不饱饭咋行?”


 “是啊!”蒲干事慢慢地跟了上来,点了点头,眉宇间却难掩忧色,“这山里土地贫瘠,加之小鬼子又来得勤,能种出来的粮食连本地的百姓都养不活!我军的口粮全靠南岸运送……现在倒也还能勉强支应着!”


 “是个问题啊!”李四维刚舒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,犹豫着问了一句,“就没有想过其他办法吗?”


 蒲干事摇了摇头,“以前,到处都要建工事,给百姓摊了不少差事,小鬼子又三天两头地来扫荡,根本顾不上……”


 说着,蒲干事精神一振,“自陌南战役之后,小鬼子消停了很多,这一下,我们可以腾出手来抓生产了!”


 三九年六月,日寇在运城集结一个师团另一个旅团,附野炮五十门、坦克三十辆,向平陆、芮城一线进攻,在陌南镇遭到一七七师顽强抵抗,最终遭到第三十八军和九十六军的围攻,全线崩溃。


 据说,日寇战后在运城召开追悼大会,会场上,仅阵亡军官的骨灰罐就摆了一千七百多个……


 陌南镇那一战,李四维多少知道一些,闻言笑着点了点头,“抓生产好啊!有了粮食,兄弟们才有底气嘛!”


 说着,一行人进了会议室,分主次落座。


 李四维坐定,一望蒲干事,满脸正色,“蒲兄弟,上面具体准备咋安排我们?”


 终于谈到正题上了,蒲干事也很干脆,“除了补充给独立旅的那个营,其他人员会保留原有的编制……一七七师原有的三个团会缩编成两个团,空出来的那个团由你们补上。”


 “哦,”李四维暗自松了口气,露出了笑容,“那就最好不过了!”


 “不过,”李四维话音刚落,却听蒲干事话锋一转,“只是,李团长的职务有些变动……”


 说着,蒲干事打开文件夹,取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四维,“这是委任状。”


 李四维心中一紧,接过委任状看了起来。


 郑三羊等人都紧紧地盯着李四维,却见李四维一脸的平静之色,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
 很快,李四维轻轻地放下了委任状,冲蒲干事点了点头,声音平静,“倒和我想的差不多呢!”


 众人听得莫名其妙,却见蒲干事好似神色一松,笑容绽放,“如此……就好!”


 “啪嗒啪嗒……”


 正在这时,门外响起了脚步声,苗振华带着几个炊事排的兄弟把早饭送来了,浓郁的米香顿时在屋内弥漫开来。


 “真香!”蒲干事吸了吸鼻子,由衷地赞了一声。


 都说粗茶淡饭,其实,哪怕是白米加水也能迸发出诱人的气息。


 吃过饭,李四维带着蒲干事去了二营。


 二营的兄弟也吃过了饭,正在打点行装,一个个精神抖擞,早已不复昨日的沮丧。


 廖黑牛见到李四维过来,笑呵呵地迎了过来,“大炮,老子以为你还没爬起来呢!”


 昨晚,两人喝到最后是被人扶回去的!


 “龟儿的,”李四维一声笑骂,“你啥时候真把老子灌倒过?”


 说着,伸手一指蒲干事,“军部的蒲干事……后面的事他会帮你们安排。”


 “好!”廖黑牛干脆地一点头,“我马上集合队伍,早……早些安顿下来才好!”


 事情既然早已定下,就没必要拖拖拉拉了!


 不多时,二营集结完毕,浩浩荡荡地开出了营地。


 队伍中夹杂着三辆骡车,车上是二营分得的武器装备和粮食。


 三辆骡车都装得满满当当,负重的轱辘缓缓地转动着,发出了痛苦的呻吟,“叽……咕……叽咕……叽……”


 营门外,二营的队伍已经消失在了视线里,李四维收回了目光,扯起嘴角,喃喃地说了句,“老子咋感觉嫁出去了个女儿呢?”


 俗话说,“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!”


 廖黑牛和二营这一走,怕是回不来了……


 “嫁女儿?”苗振华听得一怔,满脸疑惑地望向了李四维,却见李四维大手一摆,“传令各部:马上集结……我们也该出发了!”


 出发去一七七师的驻地――陌南镇。


 陌南镇地处平陆与芮城交界处,正好在中条山中西段的隘口上。


 中条山自西向东被两道隘口分成了三段,西段是第四集团军的防区。


 第四集团军下辖第三十八军、第九十六军以及川军团第四十七军。


 第三十八军防守中条山最西端,第九十六军和四十七军从左向右摆开,布防于西段与中段的隘口处,而陌南镇地处隘口中心地带,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枢纽位置之一。


 太阳还没爬上中天,李四维便率部到了陌南镇外,自有师部的军官接引。


 队伍在镇外的营地暂时安顿,李四维径去了师部报到。


 师部会议室,李四维被引到了陈师长面前,连忙停下了脚步,双腿一并,“啪”地敬了个礼,“职下李四维,奉命前来报到!”


 来之前,李四维尽量做了些功课,对于陈师长自然十分佩服。


 陌南一战,陈师长连杀小鬼子三个回马枪,最终,打乱了小鬼子的进攻步伐,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

 陈师长已经年过半百,身体瘦削,面容略显疲惫,明亮的眸子在李四维身上一打量,笑着点了点头,“今后,就是自家兄弟了……应该少些客套,多干些实事!”


 “是!”李四维连忙允诺,神色肃然,“职部随时可以开赴前线,请师长指示!”


 “好!”陈师长点了点头,“就地休整一夜,明天一早接替三团的防线!”


 “是!”李四维轰然允诺。


 三团的防线在陌南镇西北方向岳家岭一线,西起曹家裕,东至槐树凹,长约三公里。


 李四维将一营布防于曹家裕,将三营布防于槐树凹,团部直属的特勤连、迫击炮连、骑兵连、工兵连则驻扎在岳家岭上。


 岳家岭自西向东延伸,不过百十米高、三五百米长,和险峻沾不上边,又兼正面地势开阔,防御难度不小。


 岭上的防御工事虽然完备,却有些简陋,贝叶石垒成,鲜见钢筋水泥。


 防御交接完毕,原三团的守备部队匆匆撤离。


 目送他们离去之后,李四维回头望向了防御工事,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殆尽,“龟儿的,这样的工事……能顶个球用!”


 “是啊!”郑三羊也叹了口气,满脸苦笑,“这样的工事怕是连一轮炮击都挡不住!”


 说着,郑三羊扭头望向了罗平安,“平安,你看这工事要咋改进?”


 闻言,李四维也望向了罗平安,却见罗平安满脸苦笑,“俺带着兄弟们看过了……这地方土层薄、石头硬,友军能把工事建成这样,已经尽了力了!”


 众将默然。


 六十六团自成立以来,几时为建防御工事犯过愁?


 可是,此时到了这里,却也无计可施了。


 中条山矿藏丰富,土壤贫瘠,不似在平邑城和尉氏那般容易挖掘地道。


 加之,中条山孤立黄河北岸,就连粮食和枪支弹药都难以保障,就更别说钢筋水泥了。


 听了罗平安的话,李四维也只得暗叹一声,望向了黄化,“老道,这里的防御就交给你了!”


 “是!”黄化精神一振,连忙允诺,“团长请放心,活人不能给尿憋死了,办法总会有的!”


 “龟儿的,”李四维精神一振,“说得好!办法总会有的……让兄弟们都动起来,手脚要动,脑子更要动!”


 “是,”众将精神一振,连忙允诺。


 随后,李四维带着苗振华又去了曹家裕。


 曹家裕距离岳家岭不过三五里地,是一座不大的村子,村子背靠大山。


 村东的山间,一条大道蜿蜒而来,两旁山势陡峭,一处稍缓的山坡上建了防御工事,正好扼住了进村的大道。


 李四维匆匆而来,直奔村东口。


 卢全友刚布置完防御,见状连忙迎了下来,却是神色凝重,“团长,这里的工事……没法加固啊!”


 六十六团也打过不少防御战,每一战之前,都会在防御工事上狠下功夫。


 防御工事便是地利,不可轻废!


 于是,全团将士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:每到一处,必须先在防御工事上下功夫。


 可是,以这里的地理,想要加固防御工事也没法下手啊!


 闻言,李四维心中一沉,“土层浅、石头硬?”


 他原本以为只有岳家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,现在看来,这里的地理条件多半都是如此了!


 “嗯!”卢全友无奈地点了点头,“老乡们说,友军当时建这些工事也废了不少功夫……”


 防御工事已然没了改进的余地。


 李四维看了一圈,心情沉重地回了团部。


 团部和勤杂部队都安顿在一处山坳里。


 山坳距离岳家岭两里来地,绝算不上宽敞,却也隐蔽。


 山坳里本也有个小村子,十余户人家,二三十亩田地,一座座石屋依山而建,简陋却透着一股厚重之感。


 原来的驻防部队在村中也有个指挥所,却只是一座小院,根本容不下六十六团这些辎重马匹,于是,将士们只能自己择地搭建窝棚。


 山上不缺树,兄弟们搭窝棚的手艺早已炉火纯青,伐木、打桩、搭架、盖草……一排窝棚已初具雏形,另一排窝棚又开了工,忙得热火朝天。


 看到这场景,李四维心中的忧虑吨数消散了许多。


 怕个锤子!


 只要有兄弟们在,六十六团到了哪里都能站稳脚跟,都能变成一堵墙、一道岭,若小鬼子若是想冲破这堵墙、翻过这道岭……少不得要让他们撞个头破血流!


 独立旅、暂五师、一七七师……不论归属哪个编制,不论挂着啥番号,只要老子还在,只要兄弟们还在,六十六团依然是六十六团!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《{?$article_title?}》,微信关注“ ”看小说,聊人生,寻知己~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z6Yaz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