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> 九十三章 开局天胡全家陨

九十三章 开局天胡全家陨


 少顷,袁术引兵破门,杀进宫廷,一路上但见面白无须者,便尽皆杀之。


 枉死者不知凡几。


 袁绍、曹操紧随其后杀入内庭,将赵忠、程旷、夏恽、郭胜四人逼至德阳殿前,乱刀挥出,剁为肉泥。


 皇宫内厮杀声震天,禁军与外来兵士一通乱战。


 何进部将吴匡,于青琐门内外放起火来,引禁军去救火。


 霎时,皇宫中浓烟滚滚,火焰冲天。


 望着这群陷入疯魔,乱砍乱杀的人,程远志心里不知喜忧,一片空白。


 张让、段珪、曹节、侯览四人将太后、皇帝辩及陈留王协架住,从北宫后道分路逃出。


 恰逢卢植初弃官,尚未离开洛阳,见宫中有变,便带甲士立于北宫外观望。远远看见段珪胁迫着何太后往这边来,便仗剑厉声喝道:


 “段珪逆贼,安敢劫持太后!”


 段珪闻言大惊,丢下太后,转身慌忙逃走。


 卢植连忙将何太后救下,送回宫中。


 吴匡率部杀入内庭,撞见何苗从内宫提剑走出。便大喊道:“此人同谋害兄,诸将当共杀之!”


 众将士轰然应诺,乱刀将何苗砍为碎块。


 袁绍又令军士分头去杀十常侍家属,不分大小,尽皆诛绝。


 曹操率众救灭宫中之火,请何太后暂摄大事,另派兵士全城搜捕张让,寻觅少帝与陈留王。


 红日西斜,黄昏渐至。


 厮杀声响了一天的大汉皇宫,安静了下来。


 喧嚣过后,宫廷内外一片狼藉。


 袁绍志得意满,认为自己掌控了一切,


 袁术也是这么想的。


 兄弟俩难得的达成了一致,仗剑并列傲立德阳殿高阶上,牢牢控制着皇宫内外。


 曹操与程远志落后半步,立于一旁。


 众人望着被夜色逐渐吞噬的天幕,各有所思。


 十常侍作威作福二十余年,也压制了士人二十余年。今日阴霾尽除,令人心里陡然一轻的同时,还有些茫然。


 剪除阉宦,曾经是袁绍为之奋斗的梦想。


 可这会,他心头全是凝重,并没有丝毫得偿所愿后的喜悦。


 何进死了,接下来,帝国的走势进入不可控的状态。


 此时应该怎么做,做什么,袁绍一点头绪都没有。


 曹操是比较清醒的,还知道派人去寻少帝。


 唯有程远志知道,这些细枝末叶都不是关键所在。


 最关键的是掌控洛阳城中所有兵权!


 皇帝不见了,总归是会回来的。若皇帝不回来,在宗室中再寻一个立为帝王就是。


 所以啊,掌控洛阳全部兵权才是重中之重,否则何以威慑诸多带兵进京的外臣?


 譬如董卓!


 除了程远志,袁术是最早反应过来的,傍晚时,他联络了一批将领,许以好处,聚拢起不少兵马,屯于城中。


 打算等少帝回来时,以诛杀宦官之功,谋求晋身之资。


 此时袁隗是太傅,袁绍为司隶校尉,袁术身居虎贲中郎将,程远志暂无官身。


 袁家一门四俊三杰,名望盖天下,声势顷朝野。


 有鉴于此,这次宫廷之变,袁家必将分一杯羹。


 最大的那一杯。


 这是所有人的共识。


 但程远志知道,这个所有人并不包括董卓。


 翌日一早,程远志刚睁开眼,就听说少帝与陈留王已经被找到,被董卓率大兵拥着回了皇宫。


 这种情况下,袁绍与袁术再想掌控局势已经不现实了。


 朝堂衮衮诸公,均是心下忐忑。


 程远志悄悄命人收拾家当,准备回上党。


 袁术也在收拾家当,他准备去南阳。


 为何是南阳?


 因为南阳是袁家的势力范围,袁术最熟悉。加之南阳郡是大汉人口最多的郡。


 足有250万人!


 袁术很早以前就瞄准了这里,并与孙坚暗定盟约。


 还在观望的袁绍与曹操,看到了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幕。


 刚一到洛阳,董卓就将善于弄权的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,仗着救驾之功,把已经两败俱伤的宦官与外戚势力,收拢的差不多了。


 顺带还收下了两边的兵马――主要是蹇硕、何苗、蕫重、及何进的一部分兵马,以及宦官们原先掌握的禁军。


 总数大约六七万。


 没被掌控的,就剩下鲍信、袁绍、袁术、曹操、丁原等人手中的兵马了。


 这些人手中的兵马,少则三五千,多则万余人,共计约有三四万人马。


 而董卓进京的时候只带了三千兵,现在一下增加到六七万,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把控朝政了。


 可怜的何进,一趟宫廷之行,不仅把自己搞死了,还让弟弟何苗跟他一起陪葬。


 这个死亡名单里,或许还要加上他的妹妹何太后、与外甥少帝刘辩。


 不是或许,是肯定!


 从四月刘宏驾崩到八月何进丧命,坐拥天胡开局到全家覆没,何进只用了四个月。


 其败亡之速,恒古未见!


 ......


 一整天,程远志都窝在家里,指挥仆从们收拾家当,自家的和蔡家的。


 装车运走!


 蔡琰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,牵着年幼的妹妹,目睹仆从们动作麻利的将她家里的名贵字画、书籍、珠宝,细软,打包装箱,扛上马车,拉走。


 越看,她小脸越拧巴,秀气的眉毛越蹙结。


 这个年代的女子,在大事上是没什么发言权的,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


 蔡琰一直谨记着这一点,所以就忍着满肚子的疑惑,没问。


 等到蔡邕下朝回来的时候,她再也忍不住了,踮着脚跑到父亲身旁,扯住衣袖一通悄悄话。


 把程远志给狠狠告了一状。


 蔡邕还没听完就怒了,背着手踱步走过来,吹胡子瞪眼道:


 “孽徒,家中东西都搬空了,让老夫住在何处?难不成睡在地上吗?”


 “你何必如此心急?老夫这些家产,早晚不都是你的……”


 蔡邕有理由生气,就上个朝的功夫,他最珍贵的几千册书籍就被搬得一干二净。


 现在整个家里,完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。


 好家伙,你这还没当上老夫的女婿,就开始图谋老夫的家业了?


 小子动作够快的呀。


 说话间,两个强壮的仆从抬着蔡邕最喜爱的竹床,大踏步出门而去。


 蔡邕顿时觉得肝儿有点疼。


 程远志笑呵呵道:“老师莫慌,先住我家吧。”


 闻言,蔡邕心下稍缓,不过心里仍是疑惑不解:


 “程手,此举为何?”


 “天要变了。”


 程远志言简意赅解释了一句。


 一整天都待在朝堂,蔡邕自是知道目前的局势,暗流涌动,危机四伏。


 下朝回来的时候,他看到很多人携家带口出城而去。


 沉默了一会,蔡邕又问:“搬到何处?”


 “上党。”


 “……”


 “老师,卢植他们都辞官了,您也辞官吧,随我去上党可好?”


 “这……”


 蔡邕有些犹豫。


 他当上司空堪堪一年多,刚摸到点当大官的乐趣,此时辞官……


 颇不甘心啊。


 左思右想,蔡邕沉声道:“朝廷正是用人之际,老夫要留下来。”


 “老师,董卓面善心狠,留下来有危险啊。”


 “不然!董卓虽狠,其待士族颇有礼遇。况且,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秋,你怕死,我怕死,谁来为大汉做事?谁来为朝廷排忧解难?”


 “……”


 程远志虽不敢苟同这个观点,却觉得蔡邕说的有道理,便不再相劝。


 董卓的确对待认真做事的士族不错。


 没办法,董卓是个武夫,想要让朝廷顺利运转,就得依靠士人。


 搬完蔡邕家的家产,程远志带着仆从来到袁隗家里。


 袁隗与蔡邕一样,也不愿意离开洛阳。


 两人理由都差不多,一大把年纪了,差不多也活够了,一来不愿意挪窝、二来名望足够高,他不相信董卓敢不尊敬他。


 不过,袁隗虽不愿离开,却同意程远志将家小和一半家产搬走。


 即使一半的家产,也令几百个仆从整整搬了五天。


 等到程远志回过神来的时候。


 丁原和董卓已经在城外打了起来。


 双方打起来是有原因的。


 前文说过,刘宏驾崩前曾任命董卓为并州刺史,董卓拒不到任,暗中得罪了丁原。


 这是前因。


 董卓掌控洛阳大半兵马后,屯兵于城外,每日上朝,自城外带铁甲马军入城,横行街市,百姓惶惶不安。


 加之董卓出入宫庭,肆无忌惮。朝堂诸公俱有怨言,碍于其威势,敢怒不敢言。


 但还是有两个人不惧董卓。


 此二人便是鲍信与丁原。


 后军校尉鲍信急公好义,看不惯董卓作风,便来见袁绍,商议共同起兵除掉董卓。


 袁绍畏惧董卓兵多势大,推诿道:“朝廷新定,不可轻动。”


 鲍信去见王允,王允也推辞道:“且容商议。”


 鲍信无奈,只好引本部军兵,投泰山去了。


 丁原也是个仗义好官,麾下更有强将雄兵,故而一直都不给董卓面子,常和他对着干。


 此前,双方兵马已经在洛阳城中摩擦过好几回。


 这是后果。


 这一日,董卓与温明园中设宴,商议废少帝立陈留王之事。


 话刚开了个头,丁原便踢翻桌子跳出来,傲然立于筵前,横眉立目,手指着董卓的脑袋瓜,斥责道:


 “汝是何人,敢发狂言?当今天子乃先帝嫡子,帝位名正言顺,继位后亦无过失,汝怎敢妄议废立!汝莫非是要篡逆?”


 见蹦出来唱反调的是执金吾丁原,董卓顿时气不打一出来,两人相互看不顺眼有一段时间了。


 此刻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。


 董卓拔剑怒道:“顺我者生,逆我者死!”


 剑刚拔出,就见自丁原背后窜出一人,生得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手执方天画戟,怒目而视。


 董卓当时心里就是一咯噔。


 好在李儒圆滑,迅速给了个台阶:“今日饮宴,不谈国政;来日再于朝堂上与诸公讨论。”


 于是百官皆散去。


 至此,董卓与丁原再添新恨。


 前因后果加新恨,如何能罢休?


 次日,丁原自引军到城外挑战,董卓引军出迎,双方旋即大打出手。


 董卓本以为己方兵多将广,稳操胜券。


 谁知吕布一出场,就是一打二十八个,还全都是秒杀。


 这一下子就吓到了董卓及部众。


 吕布杀完二十八将,飞马直杀过来。


 董卓慌忙策马狼狈逃走,丁原趁势率军掩杀,取得大胜。


 随后堵住洛阳城门,不让董卓入城。


 董卓只得率军退后三十里下寨,聚众商议。


 这个时候,程远志也已经搬空了洛阳城内所有能搬走的家当。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ZY185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