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> 二百七十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

二百七十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


 公孙康目视着不远处的鲜卑大营,心思急转,思考着其中蹊跷之处。


 鲜卑人来势汹汹,没道理被要塞挡住后,就驻足不前。


 相比在此地硬碰硬,南面的三韩地区――也就是他现在的大本营,几乎没有防守,为什么鲜卑人不分兵而去呢?


 这个问题让公孙康百思不得其解,或许阳仪和柳毅说的没错,鲜卑人一定在酝酿什么阴谋!


 但鲜卑人又能有什么阴谋?除了联合高句丽偷袭他的后方,还有其它可能么?


 高句丽会和鲜卑人联手吗?


 公孙康觉得这种可能太低了。


 直到半个月后,公孙康的的疑惑终于得到答案,一支残军倒拖着旗子,阵型散乱,从东南方向如丧家之犬般,来到了要塞口。


 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,公孙康就认出,这是他留在南面驻守三韩的亲信部队!


 领头的将领满脸血污,一见到公孙康,纳头就拜,抱着公孙康的大腿,痛哭流涕禀道:


 “主公,高句丽突然兴兵五万,分为三路攻打三韩之地,如今……如今……”


 “如今怎样了?!”


 公孙康闻言大惊,一把揪住那将领的领口,将他从地上提了起来,瞪大眼睛问道:“快说!三韩之地如今怎样了?”


 那将领连忙回道:“如今,三韩之地尽皆沦陷,只有南港和带方郡还在我军掌控……”


 “主公,快撤军吧!晚了就要被前后夹击了!”


 在得知自己的屁股被高句丽抄了之后,公孙康神色木然,颓废的摆了摆手,苦笑了一下:“退兵!”


 阳仪也苦笑的:“没想到鲜卑人竟然也会用计了。”


 柳毅却叹了口气:“高句丽怎会和鲜卑人联手了呢,我想不通!”


 阳仪也道:“是啊,我也想不通。”


 他们想不通,公孙康此刻却想通了,沉声解释道:


 “这不奇怪,我们是要消灭高句丽的,而鲜卑人只不过是想长期抢掠高句丽,在被抢掠和被灭国之间,正常人应该都会选择前者吧……”


 “这次是我大意了,传我将令,立即撤回带方郡,整顿兵马,以图再战!”


 阳仪连忙拱手道:“主公,就此撤军太过憋屈,何不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!”


 说着,阳仪从怀里摸出一张地图展开,指着地图上的某处,对公孙康道:“主公请看,这里是三部东鲜卑的老巢,距我带方郡仅有五百多里,从南港绕海过去,也只有两千多里,半月可到……”


 此时的地图很简略,就是几根线条随意一画,如果没有亲身去过,光看地图是断然看不明白的。


 好在,公孙康和柳毅都是辽东人,自小就对附近很熟悉,自然清楚地形。


 是以,一看就心下了然。


 没错,鲜卑人的骑兵的确难以抵挡,但既然鲜卑人骑兵来到了半岛,那么他们的老窝,此刻必定空虚无比。


 无数的牛羊骏马,女人、物资……


 战争打的是什么?不就是物资嘛!


 战争的核心要素是什么?不就是避实就虚嘛!


 公孙康哈哈大笑三声,对阳仪道:“此计甚合我意,我在此处拖住鲜卑人,你即刻回转南港,领五万水军,绕海去偷袭他们的老窝!”


 “这一次,我要让鲜卑人断子绝孙!”


 说罢,公孙康哈哈大笑。


 阳仪领命而去。


 没过多久,高句丽的兵马从背后杀来,与鲜卑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。


 但公孙康毫不慌张,只分出两万兵马守在另一处要塞,两部兵马呈掎角之势,进可攻,退可守,分别抵抗南北联军。


 战局继续僵持下来。


 这次,轮到鲜卑人摸不着头脑了。


 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月。


 素利、弥加、阙机三大首领都察觉出了不对劲,于是聚在一处商议对策。


 素利环顾二人,沉声道:?“我觉得情况不对劲,两位首领怎么看?”


 弥加满脸疑惑的点点头:“确实不对劲,公孙康强撑着不退兵,太奇怪了。”


 阙机深深地皱起眉头,说道:“我们三部联军到此,已近两月,你们说,公孙康会不会分兵去偷袭我们的部落?”


 “不能吧,除了留守带方郡的少量兵马,他的所有主力部队都在此地,并没有调动。”


 素利看着阙机,不确定地说道。


 弥加微微点头:“不错,公孙康的步兵全在此地,可你们别忘了,他还有五万水军,是可以从海路绕道偷袭我们部落的。”


 闻言,素利和阙机大惊失色,腾地一下站起来,相互对望一眼,齐声道:“糟糕!”


 “快撤军!”


 他们终于意识到,现在公孙康居然也玩了一招声东击西,表面上据守要塞,死战不退,实际上却是极有可能派兵去偷袭了他们的老窝。


 一想到老窝被端的后果,三人就脊背发寒,如坠冰窟。


 整个人都天旋地转!


 意识到不妙之后,鲜卑兵马一刻都没有耽搁,立即启程回转。


 但公孙康怎么可能让鲜卑人轻松退走?


 这一个月来,公孙康可没有闲着,分出了许多小股兵马,在长白山脉各处关隘都设置了陷坑、擂木、圆石。


 如此一来,鲜卑骑兵的归途注定不会平静。


 鲜卑骑兵的军马在归途中不时被陷阱所伤,折损极大;另外,山上时不时的,总会突然滚下来一阵石头雨,木头阵,士兵也伤亡不小。


 直到此时,鲜卑人才意识到,为何中原王朝那么强大,却不来招惹朝鲜半岛的原因。


 这个地方,不但来时不容易,撤走时更不容易。


 一个不小心,是会全军覆没的。


 但他们此刻除了原路撤回北地,已经别无选择。


 公孙康抓住机会,派兵从后追击,趁鲜卑人被困于山谷狭窄地带,首尾难顾时,一顿大杀特杀。


 一连数战,均是大胜,八九万鲜卑骑兵死伤殆尽,几乎全军覆没。


 最终,素利、弥加、阙机三人仅率数千人逃了回去。


 建安十七年(212年)八月,东鲜卑大败亏输,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邺城,程远志震惊得从座位上一蹦三尺高,久久不语。


 同时,又暗暗庆幸自己当初放走公孙康的决定无比明智。


 如此难以解决的东鲜卑,就这么被公孙康打残了。


 公孙康不但灭了近十万鲜卑骑兵,还将鲜卑人的老窝给端了个干净。


 东鲜卑经此一役,就算没有灭族,怕是几百年乃至千年内都恢复不过来。


 一想到从此后北方彻底没有了隐患,程远志就开心的不行,兴冲冲来到内室,和甄宓激烈的庆祝了一番。


 话说鲜卑人也太天真了,朝鲜半岛岂是那么容易征服的?


 强如程远志占据着天下十一州的实力,都从没有过攻打朝鲜半岛的打算。


 从来没有!


 朝鲜半岛那地方,偏僻多山,道路难行。


 周边民族繁多。


 统治起来极其不划算。


 不但没有税收,还要国家给予补贴。


 所以,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没有像日本那样,有强烈吞并朝鲜的意愿。


 对于程远志来说,半岛地区完全是鸡肋……


 另一时空里的隋朝就是因为打朝鲜,百万大军全军覆没,并因为劳民伤财,国力衰退,最终而灭亡的。


 还有唐朝,那么强大那么有钱,打朝鲜半岛时,也动用了国库根基,最终财政方面不堪重负,占据没几年,觉得不划算,就从朝鲜半岛撤了兵。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ZY185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