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盛唐挽歌 > 第51章 退学威龙

第51章 退学威龙




 这天,契丹战俘终于被五百幽州边镇将士押送到长安。每天都跟杨玉环夜夜笙歌的李隆基,得知此事后大悦,下令犒赏有功将士。


 生擒一人,酬获人绢十匹;斩首者,绢五匹;其功勋爵位等,可由幽州节度府自行分配。


 这个赏赐很丰厚了,因为按人头斩获来算,可以说这些士卒一个个都捞得脑满肠肥了。


 要知道,如今早已不是初唐建功立业的时代了。唐国可以获得的土地,也早就获得并巩固下来了。捞军功的难度,远胜以往。


 府兵制度的名存实亡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仗已经无利可图,变成了纯粹应付差事的“恶事”。


 就算偶尔能在边境大胜敌国,斩获无算,基层士兵也捞不到什么好处。唐国中枢往往就是用勋官与爵位打发一下。


 对于军功赏赐,朝廷给爵位给得很爽快,但给财帛却又给得很小气,用個成语概括一下,就是典型的“口惠实不至”。


 和《木兰辞》里面介绍的一样,唐代军功,也是实行了“十二转”制度。


 当年北魏的时候,打仗如果是“军功十二转”,那战后封赏可就是“赏赐百千强”了。


 什么叫“转”?


 每次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位将领,可以获得“三转”功勋。


 双方兵力都达到了一定规模(太小的战斗不算数),在以少胜多的战斗中歼灭(斩杀俘虏)敌人百分之四十兵力,就可以获得“五转”功勋。


 其他斩将级别、在战斗中发挥什么作用,都由上级负责计算转数。多次战斗的功勋可以累加,凑够十一转,可以受封柱国,十二转以上,封顶了,就是上柱国。


 不过到了盛唐,这一套完全变味了。


 这一时期唐国究竟有多少“上柱国”,无人知晓,占比也不好统计。比如说江南与蜀地,乃是朝廷的钱袋子,服兵役的人很少,占比自然低得可怜。


 但是,河西那边的情况是,本地男丁中,把没有服役过的也算在基数里面,有“上柱国”头衔的人超过了20%以上,接近四分之一了!


 保守估计,五个男丁中超过一个人是上柱国,这种赏赐不仅不值得夸耀,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还带着羞辱人的意味。


 此番幽州藩镇大胜,这五百人的封赏抚恤,按常规来说,就是方有德自己处理了,把军功十二转算一算,给些勋官就完事了。能在“无诏入京”的情况下请赏,面子不是一般的大。


 当然,李隆基不见得每次都同意,但谁让他刚刚把儿子寿王李琩的老婆搞到手了,正玩得起劲呢。


 方有德的军功,就变成他跟“儿媳”吹嘘自己文治武功的资本。


 这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幸运,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跟之前的统帅都不一样,把士卒们的生死与利益放在心上的节度使。


 这也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不幸,因为无论他们创造了多少战功,实际上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力人物为其争取利益,现在的大唐,又有多少“方有德”?


 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,又有多少呢?


 万一报功的时候,恰好这位大唐圣人心情不好怎么办?


 当然了,也得亏是领赏与需要抚恤的士卒只有五百人,要是再多点,可能李隆基也会捂住腰包,随便糊弄一下得了。


 正当长安酒坊的士子们在讴歌边镇大胜,唐国威严照耀四方之时,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欢欣鼓舞,比如说那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幽州节度使……的独子。……

 


 正当长安酒坊的士子们在讴歌边镇大胜,唐国威严照耀四方之时,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欢欣鼓舞,比如说那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幽州节度使……的独子。


 兴庆宫后门的方家宅院内书房里,方重勇一脸无奈看着两手空空的郑叔清,有气无力的问道:“你是特意来嘲讽我的么?”


 “我为什么要来嘲讽你?”


 郑叔清一脸古怪问道。


 “我还以为我已经很出名了呢。”


 方重勇叹了口气,把自己“退学威龙”的遭遇跟对方描述了一番。


 “你是说,你先进国子监,然后因为年龄不够被拒收;后面进了弘文馆,又因为你父亲的进言,被革除学籍?”


 郑叔清一脸惊讶,这等离谱的经历,他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,也算是长见识了。


 “对,然后给我补了一个千牛卫中郎将,一个九岁的千牛卫中郎将,你说可笑不可笑。”


 方重勇脸上就差没写“生无可恋”四个字了。


 我做错了什么!我还是个孩子啊!


 方重勇感觉流年不利,似乎最近做什么都倒霉。


 “唉,睿宗十一个月大,不到一岁就被封王,我感觉,伱这遭遇似乎也不怎么离谱。


 呃,不过你被封为千牛卫中郎将,前面是不是应该有检校二字?”


 郑叔清好心安慰道,不过这话听起来怎么看都像是在嘲讽。


 “是吗?”


 方重勇一愣,高力士来传旨的,圣旨太长,他没记住,就记住那个千牛卫中郎将了。他从书架上把那份帛书拿下来看,果然明明白白写着“检校”二字。


 “本来呢,本朝将前朝的备身将改为中郎将,左右卫各二人,正四品下,掌通判事、升殿侍奉、传官口救,很大的官。可谓是位高权重,很多边镇将士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位置。


 但是,前面要是加上检校二字,就完全不同了。


 检校千牛卫中郎将就相当于是圣人特批的,没有在外朝通过审核,只是在千牛卫里挂个名,不用履行职责。基本上,就是什么也干不了。谁知道现在有多少个检校千牛卫中郎将啊……”


 郑叔清越说方重勇的脸越黑。


 “你别生气啊,一个月俸禄万一千五百六十七,十一贯呢。”


 户部侍郎的郑叔清“业务娴熟”,官员俸禄张口就来。


 好吧,可以不做事,躺平拿钱,虽然有点少就是了。


 一年不到两百贯的俸禄,收入是对不起千牛卫中郎将这个身份的。由此可见,必须得有额外收入,千牛卫中郎将才能养家。不然在长安基本开销都成问题,这点钱还不够去好点的酒楼吃顿酒。


 “你来找我就这?我这里没有红莲春了,要喝你自己制红曲自己酿啊。”


 被郑叔清骑脸输出,方重勇忍无可忍了!


 “别别别,这次来找你是有好事。”


 郑叔清一脸神秘,从袖口内掏出来一份请柬。


 “三日之后,圣人为了庆祝幽州边镇大捷,要搭台子在梨园举办戏曲歌舞演出。拿着请柬,便可以入内观看,这种机会不多的。”


 李隆基要办演唱会?


 方重勇一愣,随即接过请柬,背面居然连座位号都写上了。


 古人也不是傻子啊,要是不提前写好座位号,到时候都是达官贵人,门票又因为各种原因发多了,到时候岂不是要因为座位问题打起来?……

 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KDC54CIMKA6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