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女帝直播攻略 > 924:小孩儿的优势(二)【求月票】

924:小孩儿的优势(二)【求月票】


 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


 身为饱读诗书的文人,竟然难不倒一个总角小孩儿,奇耻大辱。


 士子眼珠子一转,还想考一考丰仪。


 不过他现在不考《论语》,他考《诗经》。


 《论语》记录孔圣和他弟子的言行,那是儒家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,但篇幅并不长,大多都是语录对话,死记硬背并不算太难。《诗经》则不一样,且不说篇幅长短,光是里面生涩的内容便十分难记。唯有年纪稍微大一些,懂得事情多了,学着才会简单一些。


 眼前这个小屁孩儿才总角之龄,总不能连《诗经》中诸多生僻的文字和内容都记住了吧?


 “不考你太难的,你背一篇《卷耳》即可。”


 未等丰仪开口,一旁的长生忙得抬起手。


 “这首长生也会背呀。”


 “你会背?”士子诧异,转而垂头看向胖乎乎的长生,“那你背一遍。”


 别看《卷耳》篇幅很短,但生僻字不少。


 长生想要摇头晃脑地背书,丰仪用两手托住她两颊。


 “端端正正坐着,摇头晃脑有失仪态。”


 长生便就着这个姿势,倒豆子一般背出了整片《卷耳》,“采采卷耳,不盈顷筐……额……嗟我怀人,寘彼周行……唔……陟彼崔嵬,我马虺隤……我姑酌彼金罍,维以不永怀……”


 士子听了,眼睛越睁越大。


 他真没想到一个三四岁的小丫头,竟然能背下整一篇的《卷耳》。


 虽然不流利,但每个字都咬字清晰。


 眼前这丫头竟是妖孽不成?


 “那你可知,这篇《卷耳》讲了什么?”


 士子话音刚落,丰仪的眼神变得锐利,瞪了他一眼。


 《卷耳》第一章是女子采集卷耳,想起了远行在外的丈夫,之后又以辛劳男子的口吻诉说思念。虽说《卷耳》有深层意思,但表面来看,少儿不宜懂么!


 长生哪里懂这个,她开开心心地道,“长生知道呀,讲的是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。”


 士子问出之后便后悔了,等他听了长生的回答,险些喷笑。


 采蘑菇的小姑娘……


 这回答也是一绝。


 丰仪说,“这位仁兄请慎言,长生年幼无知,但您可不是三岁小儿了。”


 士子面色一红,他也知道自己刚才错了。


 被丰仪和长生接连惊到,他已经相信眼前这群萝卜头是真的识字。


 “我记得你们都是金鳞书院的学生吧?”


 金鳞书院的学生都是什么出身,外界也清楚。


 名义上好听说是英烈遗孤,说白了就是穷百姓的孩子。


 这种家庭出来的小孩儿,哪里有什么基础?


 金鳞书院建立时间仅比金鳞阁早那么几天,换而言之,眼前这些毫无根基的小孩儿从启蒙到现在,读书识字还不足一年。这么短的时间,他们已经可以脱离《大夏韵书》读书了?


 金鳞书院到底有什么名堂?


 士子问了一个其他人都好奇的问题。


 “你们平日里在书院,跟着你们先生学什么呀?”


 丰仪恭敬地一一道来,除了一开始的《三百千》,他们还要学《算术》,学《算术》之前要先背【九九算法口诀】。几位先生跟他们说了,学完这些入门,他们便要接触经子史集。


 除此之外,根据个人天赋不同,还要学习琴棋书画等内容。


 “等等——三百千是什么?”


 “《三字经》,《百家姓》,《千字文》。”


 士子的表情变得古怪。


 这三套书,金鳞阁也有收藏,他闲得无聊的时候也看过。


 不得不承认,若是用于幼童启蒙,的的确确是极好的书籍。


 不过,他们为什么没有学《大夏韵书》。


 士子问出这个疑惑,丰仪道,“先生们不教《大夏韵书》,他们教《汉语新韵》。”


 汉语新韵


 这是什么东西?


 众人心下狐疑,这玩意儿根本没听说过。


 丰仪取出自己的课堂笔记本,这是用竹纸裁剪而成的,看得旁人眼热不已。


 他们有些人穷得连笔墨竹简都买不起,人家小屁孩儿用昂贵的竹纸打草稿做笔记。


 士子接过丰仪的笔记本,发现这小子的字写得贼好看,每个字都端端正正的,颇有风骨。


 奇怪的是,除了他熟悉的字之外,某些生僻字附近还画着一串奇怪的符号。


 “看最后一页。”丰仪提醒。


 那人抬手翻到最后一页,发现书页上画了几十个符号,正是刚才看过的符号。


 “这是?”


 “这是《汉语新韵》的韵符,先生们教我们用这些符号拼读陌生字的读音。”


 士子懵逼了,饶是他在金鳞阁泡了大半年,从未见过《汉语新韵》,也没见过这些符号。


 “这什么鬼画符呀……”


 长生惊讶地道,“你不懂呀?可先生不是说了,每个人都要学会?”


 士子面颊一红,他还真没学过。


 他暗搓搓扫了一圈在场的小朋友,发现他们都用所谓的韵符标注读音。


 明明不认识那个字,当他们请教丰仪,丰仪给他们画了韵符之后,他们就会念准发音。


 蓦地,士子好奇了——


 这汉语新韵的韵符,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?


 不只如此,他还听到几个小屁孩儿的对话,谈论《九章算术》中的方田数题。


 他伸长脖子一看,发现这几个小孩儿桌前放着一张纸,纸上列着十道算术题。


 正是《九章算术》的题目。


 士子见小孩儿凝眉苦思,他心下好笑,打算帮一帮他们。


 哪里晓得,小孩儿算完了十道题,他才堪堪算出第二道。


 他以为小孩儿是瞎算的,不服气地和对方校对答案。


 一模一样!


 士子:“……”


 难不成自己被骗了,金鳞书院的学生其实不是平民出身,他们各个都受过启蒙教育?


 这群蓝白衣裳的小豆丁太显眼了,总能吸引好奇的学子过来凑热闹。


 过来一个惊一个。


 半天过去,常驻金鳞阁的学子都知道了,“隔壁书院”的小屁孩儿不简单。


 至于孩子口中的《汉语新韵》,更令他们惊为天人。


 小孩儿年纪小,旁人对他们的要求会低一些。


 如果换了同龄人来金鳞阁推广,早被一群士子围攻,文斗一场接着一场。


 换了这群平均年龄堪堪六岁的小孩儿,他们不仅不会斗,还会将小孩儿放在神童的层次。


 小孩儿能学得这么好,肯定是《汉语新韵》的功劳。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GOX2Z3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