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极品妖商 > 442 功成

442 功成


 “是。http://www/328619/”常六还没猜到谜底,点头应答,两眼却是一眨不眨的看着吴不赊。



 老夫人梅娘也是这个样子,吴不赊道:“这个香水虽然罕见,但没人试过,三五十来两银子或许有人试试,一百两银子是没人要的,但你连卖五天,百两起价,每天长一百两,以后别人心里对价格就有个定位,不说百两,至少不便宜,第一个印象就留下了,你白送人,这些人把丝帕带回去,香气数日不散,对这种能散发异香的东西,他们家里的女人一定非常喜欢,一定会问,这时候若有得买,一百两银子说不定都有贵妇会买,但最多就是这个价了,可你现场砸了瓶子,而且搜遍襄城甚至整个天下,再无第三瓶香水,却又如何?”



 常六眼光越亮,老夫人微微点头,梅娘却是若有所思。



 “俗话说,物以稀为贵,丝帕带着香气飘满襄城,也带着所有寻觅的眼光飘满襄城,可偏偏觅而不得,这个时候,别说一百两,别说五百两,一千两又如何,襄城没有贵妇吗?没有金银大把又爱出风头的王公贵族吗?这香水的价格,不要我们定价,在他们的心里就给定了价了,可有钱又如何,再有钱也没地方买。”



 “到这个时候。”吴不赊看一眼老夫人梅娘,眼光最后转到常六脸上:



 “我估计,最多五天左右,你就可以行动了,捧了香水,送到闻太师府上,这不是钱,这是有钱也买不到,满天下的独一份儿,这份礼,闻太师收着开不开心?要他开句口放了我爹,你说难不难?”



 “好主意。”常六用力击掌,满脸兴奋,嘴巴嗫嚅着,似乎一肚子话,一时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,看着吴不赊的眼光,仿佛有星光在闪动。



 “这个主意确实好。”老夫人也是连连点头,欣慰的道:“我的乖孙确实长大了,懂事了。”



 她看着梅娘:“刚儿那次硬要把他带在身边,我还反对,现在看来,还是有好处的,我的乖孙真的是懂事多了。”



 吴不赊的突然长进,老夫人只以为是跟着陈刚



 的缘故,但梅娘是知道的,那个身弱体怯畏父如虎的陈烈或有点小聪明,但绝没有这样的心计。



 心计也罢了,或许可以说是突然开窍,可那种气势呢,眼前的吴不赊,两眼放光,气势如狼,瘦小的身板里,仿佛有着吞吐天下的气概,这个,可不是脑子开窍就能变得了的,这几乎完全是换了个人。



 “他这个样子,好象虎狼一样,还真有些吓人呢,到底是什么原因,让他突然就变了个人呢?”梅娘百思不得其解。



 她哪里知道,吴不赊不是变了个人,是换了魂。



 “不过这瓶子不行。”装香水的就是个普通的小瓷瓶子,吴不赊左看右看不满意:“得专门烧几个瓶子,越贵的越好。”



 “这个容易。”老夫人道:“城外窑场不少,呆会就可以叫人去烧。”



 “烧几个字上去,算是个牌子。”吴不赊随手取过纸笔,道:“我取了个名字,叫金风玉露,再添一句诗: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,都烧上去,看上去风雅点儿,咱卖的就是风雅。”



 老夫人虽老,却是出身名门,以前也是出名的才女了,细细颂读诗句,越读蕴味越是悠长,又是好一番称赞。



 吴不赊却又想到了另外的事,道: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,不能让人知道金风玉露是我们家出的,所以烧这瓶子时最好瞒过外人。”



 “二爷顾虑得有理。”



 常六连连点头,到这会儿,他是真的服了吴不赊了,心计手段眼光,都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,道:“这事容易,就交给小人,索性到襄城北的窑场去烧,家人中随便找个老实些的,烧了瓶子就回来,小人拿四个瓶子在那边临时灌了金风玉露就行,包保不会出什么差错。”



 他这法子也行,随后又商量了些细节,香水全部酿出来后,常六用个坛子密密装了,当夜起行。



 酿出来的香水总共有五六斤的样子,常六带了四斤左右,还剩下一两斤的样子,本来吴不赊的意思,小瓶装了,老夫人梅娘自己房里,大家分点儿,梅娘却



 说,即要保密,那就保密到底,满襄国都找不到的香水先从陈家出来了,那是招祸。



 她这话有理,老夫人令把剩下的香水一坛子装了,特意收到她房里,银珠那嘴巴嘟得,几乎可以挂油瓶了,后来还是吴不赊答应他,香水以后必然是要酿出来卖的,到第一批出来时,先给她一瓶,这才开心起来。



 常六依计行事,十多天后传来消息,金风玉露在襄城传疯了,而闻太师在得到十瓶金风玉露后也非常开心,据说连夜送了六瓶进宫给了太后,自己留了四瓶。



 他的几个得宠的姬妾为了这四瓶金风玉露,据说很抓破了几张玉面,闻太师开口,陈刚不但无罪释放,还升了一级,做了兵部郎中,不过闻太师也开出了条件,让常六再送十瓶金风玉露,至于是从哪里来他不管。



 陈刚新官上任,留在襄城,常六回来,他本是个精明沉稳的人,但金风玉露救主这一出戏唱得实在精彩,绘声绘色给老夫人吴不赊学了一遍,说得口沫横飞,而看向吴不赊的眼光里,更是充满祟拜。



 “那十瓶金风玉露,我只说是花了重金从那商人手中购来的,可闻太师不管这个,他找不到那个商人,只问我家要,一月为期,说一个月看不到金风玉露,我家必大祸临头。”



 常六说到闻太师再要十瓶金风玉露的事,却就气愤起来:“朝中官员,升职去官,都是他一句话的事,简直岂有此理。”



 “权奸当道,国将不国。”老夫人重重顿足:“先王若在,怎会有这种情况发生?”



 前一任襄王崩于六年前,闻太师在太后的支持下,扶时年九岁的第五子仲秋即位,便是这一任的襄王,太后垂帘听政,一干朝政便把持在太后和闻太师手中。



 两年前,十四岁的仲秋正式上朝理政,这家伙却是个大**,爱的是美女,好的是游猎,对朝政是半点也不感兴趣,而且太后是他亲娘,说实话对他也不是太坏,所以这小子完全不把这君权当一回事,还是他玩他的,朝政尽数交给闻太师。



 (本章完)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ELe32rq9d69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