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我的岳父是崇祯 > 第305章 国考

第305章 国考



  最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。



  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,这个道理适用于当世最强大的荷属东印度公司,同样,也适用于急速对外扩张中的大明帝国。



  大明也有一大堆破事……



  面带笑容,周世显向着这群瑞典籍的军官,发出邀请:“请。”



  揆一等人赶忙谦逊一番:“不敢,不敢。”



  生硬的汉话有些滑稽,态度却极为恭敬。



  一行人从港口离开,向着大都督走去,说来巧了,刚好同一天,大明皇家乘坐的武装商船也到了。



  三艘风帆战舰护卫下,一艘艘武装商船满载着人员,物资,首尾相连缓缓驶入了港口。



  舷梯放了下来,商贾,帮闲们忙碌了起来,旅客开始下船。



  一片繁忙。



  “陛下,小心。”



  魏国公一家,将太上皇小心翼翼的扶着,走下了海船,颠簸了一路太上皇有些晕乎乎,走路都有些歪斜了。



  可。



  下了船又叫人精神一振,从冬季阴冷的江南之地,一转眼来到了温暖如春的南洋岛国……



  亚热带的阳光照在身上,暖洋洋的,好似吃了人参果一般舒坦。



  “嗯……”



  身上的冬衣已经有些穿不住了,解下冬衣,感受着南洋温暖的天气,众人不由得啧啧赞叹。



  “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”



  大明人心中,原本没有世界的概念,世界的概念是通过报纸的形式,灌输给了这个时代的百姓。



  有文化的精英,开明士绅接受起来自然是最快的,于是乎,也动不动将世界,大洋挂在嘴边了。



  不管是不是真的懂,反正……



  挺高大上的。



  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”



  崇祯爷觉得这句话实在太嘲讽了,至少他就从来没有到过南洋,他连吕宋在哪儿都不知道,此刻仍是云里雾里。



  一行人说说笑笑向着外面走去,



  可迎面撞上了周世显一行人。



  “哎?”



  两支队伍迎面撞上了,四目相顾,一阵尴尬,时隔两年之后,翁婿,君臣二人再次相见。



  恍如隔世。



  太上皇停下脚步,脸色一僵。



  皇太后,公主,两位小皇子,魏国公一家,还有同船抵达的南洋督司官员们都停下脚步。



  吃惊的看着……



  时空好似停滞了。



  “陛下?”



  终究是周世显反应快,赶忙整了整身上笔挺的大都督军服,迎了上去,微微躬身行了一礼。



  “小婿参见陛下。”



  一转脸又冲着陪同前往的舰队长官,关切问道:“不是说陛下的船队明日才能到么?”



  “啊?”



  舰队官员忙道:“回大都督的话,近日海上风平浪静,船队提早一天抵达了。”



  一来二去将这份尴尬掩饰住了。



  “呼。”



  众人纷纷松了口气,瞧着这对君臣,翁婿,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,这滋味还真是复杂难明。



  说是王不见王,可真能永远不见面么。



  “呃,周……”



  太上皇这会儿就更尴尬了,连说话都不利索了,一时间手脚也不知道往哪里放了。



  太僵硬了。



  此时不远处揆一等人走了过来,瞧着富家翁打扮的崇祯爷,一脸惊奇的问道:“这位是?”



  “这位呀。”



  周世显笑了笑:“这位是咱大明太上皇。”



  “哎哟。”



  揆一等人吓了一跳,赶忙上前行礼,单膝下跪,想要亲吻太上皇的脚面……



  这可是大明君主呀,揆一本能的单膝跪地,行吻脚礼,这种礼仪起源于古代罗马帝国,也是表示臣服的最高礼仪。



  “哎?”



  被一群洋人跪在面前大礼参拜,还伸手抓向了他的衣襟,崇祯爷吓的一个激灵又哆嗦了一下。



  “额亲娘哟。”



  这叫什么事儿呀?



  “有刺客……”



  众人一呆,瞧着太上皇被吓坏了,脸色苍白,急欲躲闪,还本能的朝着揆一踹了过去。



  “哎哟。”



  揆一被太上皇一脚踹开了,一个趔趄,一脸茫然,还很无辜,眼巴巴的看着这位大明君主。



  “啊?”



  如今他已经投奔了大明,亲吻大明君主的脚面这可是最高礼仪,哪里料到……



  竟被踹了一脚。



  码头上一阵兵荒马乱。



  “哎?”



  众人不由得尴尬,赶忙上前将太上皇搀住,你一句,我一句的解释起来,这哪里是什么刺客呀。



  这是西洋人的最高礼仪,代表着臣子对君主的臣服与忠诚,其实也不是真的要亲鞋子,只需要掀开长袍下摆,意思一下就行……



  可崇祯爷哪里懂这些呀。



  “啊?”



  这位爷又呆住了,瞧着一脸委屈的揆一,一张老脸火烧火燎,他,他堂堂崇祯爷又闹笑话了。



  僵硬,太僵硬了。



  “得咧。”



  周世显一摊手,赶紧给这位爷解了围:“来人呐,恭迎太上皇。”



  “遵令!”



  一阵喧闹,亲兵护卫之下众人打道回府……



  当晚,大都督行辕里免不了又是一番热闹,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,点燃了一根根儿臂粗的蜡烛。



  水晶灯将宴会厅映照的纤毫毕现,侍女,仆人如传花蝴蝶一般将好酒好菜端了上来。



  一片盛世景象。



  作为名义上的大明君主,太上皇,皇太后自然被高高供了起来,并肩坐在最上手的主位上。



  富丽堂皇的宴会厅中,人来人往,觥筹交错。



  各方宾客,济济一堂。



  西洋人,吕宋汉民领袖,人人脸上都带着谄媚的笑容,与军服笔挺的大明将官攀交情,忙着献媚,敬酒。



  厅中不时响起酒杯擦碰的声音。



  如今吕宋变了天,大明作为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强大帝国,在南洋还是很受拥戴的。



  本来嘛。



  这南洋各国便是以海外汉民为主的一块海外飞地,如今大明只是将这块土地收了回来。



  可太上皇端坐在上首,全身僵硬,一张老脸上依旧红扑扑的,又热,又烫,面对一桌子山珍海味实在难以下咽。



  他是个要脸面的人,这辈子将面子看的比天还打,可他在大庭广众之下,竟然被一个行大礼的西洋人吓到了。



  丢人呐。



  虽高高在上,可脸上火烧火燎,全身的不自在,这事儿,往小了说是丢脸,往大了说可是有辱国体。



  “陛下。”



  崇祯爷正走神呢,突然被人叫醒,一转脸便瞧见魏国公正在一旁,朝着他猛使眼色。



  “哎?”



  太上皇回过神来,便瞧见周世显领着几个身穿传统汉服的本地乡绅,一边谈笑一边走了过来。



  “咳咳。”



  魏国公这几年走南闯北,见多识广,赶紧轻咳了几声,冲着太上皇猛使眼色,这回可别一惊一乍的了。



  “咳。”



  崇祯爷赶忙清了清嗓子,瞧着这几位乡绅,也明白过来了,这又是来行礼的吧,赶忙挤出一丝笑容。



  果然几位吕宋乡绅恭恭敬敬,齐呼万岁。



  “……叩见大明天朝大皇帝陛下。”



  “咳。”



  太上皇觉得从容多了,忙道:“爱卿平身。”



  才刚将这一波吕宋乡绅应付走了,很快又有一波人走过来行礼,一波一波的宾客络绎不绝走上前来。



  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



  山呼声四起。



  崇祯爷端坐上首,频频点头,渐渐的有点进入角色了,有些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红晕。



  “盛世,大明盛世呀。”



  朱由检渐渐亢奋起来,这才意识到他也是大明的一员,还是高高在上的盛世君主,虽然……



  如今他早已没了实权,可这份荣耀实在叫人心旷神怡,飘飘欲仙,大唐盛世也不过就是如此了。



  “万岁,万岁,万万岁。”



  山呼声中崇祯爷昂然起身,自信来了,对着正在顶礼膜拜的臣子们挥了挥手,颇有些指点江山之意。



  “好,好。”



  亢奋中。



  突然对自幼接受的儒家教育产生了深深的怀疑,他当了二十年皇帝,睡的比狗晚,起的比鸡早,可是。



  “为啥啊?”



  崇祯爷开始怀疑人生了,就这么当个荣誉皇帝,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,又受到天下间万民景仰,好像……



  也没啥不好的呀。



  可他当皇帝那些年,过的是什么苦日子?



  “百僚未起朕先起,百僚已睡朕未眠。不如江南富家翁,日高五丈尤拥被。”



  为啥呀?



  他当了二十年皇帝,可为什么他要这样折磨自己,每天吃苦受累不说,还将好端端的大明折腾的乱七八糟。



  “天子富有四海。”



  “君权天授,至高无上。”



  这些观念都是谁灌输给他的?



  朱由检脑海中猛然有一道灵光划过,还能有谁,那些所谓的帝师,士大夫呗,可真是这样吗。



  他被骗了。



  一窍通,百窍通。



  猛然间朱由检顿悟了,明白了,他为什么要当这个苦哈哈的皇帝,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,折磨娇妻爱女?



  他这个皇帝不是为自己做的,是为那些赃官,士大夫,为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明蛀虫做的。



  那些皇亲国戚,赃官是仗了谁的势?



  还不是他这个皇帝。



  “皇帝……”



  什么君权天授都是骗人的,皇帝就是士大夫,官绅集团捧上去的一柄权杖,一个傀儡。



  这一刻朱由检大彻大悟了,就那么呆呆的坐着,痴了,木了。



  午夜,大都督行辕中恢复了平静。



  气候温暖,十分怡人。



  太上皇似乎心情不佳,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卧房,早早便睡下了。



  周世显则推掉了公务,陪着娇妻爱妾,丈母娘在会客厅闲聊,芒果,凤梨,各种奇异果品走马灯一般端了进来。



  诸女小口小口的品尝起来,是不是发出一声满足的赞叹。



  “甜,真甜。”



  “显儿……”



  周皇后雍容倾城的俏脸上,一脸满足,含笑道:“显儿你军务繁忙,不必在这里耽搁。”



  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爱。,如今在外头见惯了世面,这位大明皇太后可比太上皇有见识。



  “不忙,不忙。”



  周世显瞧着这位性格温婉的丈母娘,腼腆一笑,又将视线落到了小娇妻身上,眼中早已是化不开的柔情。



  花骨朵如今长成了娇美的水仙花。



  “好,好。”



  周皇后看在眼中,不由得眉开眼笑,赶忙催促两人早点安歇:“夜了,本宫也有些乏了,嗯?”



  她一双凤目在爱婿,爱女身上转悠着,几番暗示,几次提醒……她早就琢磨着抱孙子了。



  “夜了。”



  周世显轻道:“娘子,该歇了。”



  大明长公主白了他一眼,羞涩的低下了头。



  小别胜新婚,被翻红浪,闺中之乐不可为外人道也。



  清晨,鸟语花香。



  周世显早早起了,穿戴整齐,瞧着卧榻之上佳人拥被高卧,尤自娇羞,不由得调笑一番。



  “冠儿不戴懒梳妆,髻挽青丝云鬓光,穿一套素白衣衫,打扮的西施模样,好与我卷起帘儿,烧一株夜香……”



  “啐。”



  且不说小娇妻面红耳赤,王微,陈圆圆两个侍女也难忍娇羞,齐齐轻啐了一口,将他硬推出了房中。



  “呵。”



  大都督微微一笑,吟诗一首:“野花哪有家花香,回来再吃也不迟。”



  数日后,南京。



  临近年关,南京的街道上静谧祥和。



  可一份内阁张贴的榜文,在南京城,在整个江南掀起了轩然大波,榜文闪烁,大明中兴朝的第一场会视,安排在了十一月中旬。



  还是恩科。



  这让许多江南士子欣喜若狂,奔走相告,因为战乱中断了十年的科举,如今终于恢复了。



  没了前途的读书人喜极而泣。



  可……



  读书人高兴的太早了,细琢磨这榜文又有些蹊跷,如今这会试已经不叫会试了,改成国考了。



  “何为国考?”



  士子们一片哗然,赶忙将榜文抄录下来,好生研究了一番。



  “大明国考……先报名,后考试。““



  凡十六岁以上的大明男子,只要是拥有一技之长,皆可报名参与这大明新朝的所谓国考。



  竟然还分笔试和面试。



  就连考试内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笔试又分成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,公共科目由礼部出题。



  专业科目由各个需要用人的衙门自行出题,又分为算学,社科,农学,医学,工学,商学……



  分门别类,样样齐全。



  反正就是不考儒学。



  凡大明子弟参与国考者,按照笔试成绩择优录取之后,中举之人自行到各大衙门参加面试。



  面试通过之后当场任命,授官九品。



  “哗。”



  这份榜文好似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。



  一时间江南之地,沸反盈天。



  “荒谬!”



  虽然早有心理准备,可数十万士子依旧无法接受这冰冷的现实,破口大骂者有之,痛哭流涕者大有人在。



  “亡了,大明亡了呀!”



  这是不给名教中人活路呀!



  “国将不国呀!”



  “算学,医学,农学……”



  一个个士子怒目圆睁,锤胸顿足,这不都是杂学么,这不都是读书人最看不起的奇技淫巧么?



  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杂学,竟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,还爬到儒学头上去了。



  “这成何体统!”



  “反了,反了!”



  当儒学被赶下了神坛,儒生们的信仰被颠覆了。



  这震撼来的太猛,太强烈,不出三日,江南好似开水一般沸腾了起来,茶楼,酒肆之中喧嚣闹腾了起来。



  读书人的世界被颠覆了,可内阁衙门依旧大门紧闭,铁了心,要将这国考推行下去。



  内阁,官厅。



  六部部堂,属官与内阁阁老们齐聚一堂,正在商量着大明历史上第一界国考的题目,这题目……



  可不好拟呀。



  不考儒学考杂学,这还不得翻了天么,且不说各位部堂心里没底,凑在一起小声议论着。



  就是孙传庭,史可法也面色凝重,预料中的民意反弹接踵而来,外头已经有人在聚众闹事了。



  隔着一道院墙,好似还能听到大街小巷,茶楼酒肆里传来的阵阵骂声。



  “元辅……”



  次辅史可法抬起头,瞧着一言不发的孙传庭,委婉道:“此事恐怕不易操之过急。”



  外面传的沸沸扬扬,读书人开始大规模闹事,连史可法都觉得有点招架不住,遑论各位部堂?



  “嗯?”



  孙传庭应了一声,沉默不语,却无意识的伸出手,将面前的地球仪轻轻转动起来。



  “骨碌碌。”



  大明天子亲自动手制作的地球仪,转动个不停,孙传庭的心思也飞到了九霄云外,他想起了那些年。



  那些年与那位贤侄并肩战斗过的日子。



  “科举,国之重器也。”



  他自然明白这样做的后果,他是历史选中的那个人,亲手终结儒学传承的那个人。



  他觉得压力山大。



  “可大明还有回头路么?”



  一声轻叹,让官厅中沉寂了下来。



  “是呀。”



  史可法咬了咬牙:“办!”



  告示已经贴出去了,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。



  孙传庭嘴角微微抽搐,冷道:“多派些军兵衙役上街守着,但有聚众闹事者,抓!”



  于是乎,大明历史上第一届国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。



  可。



  预料之中的读书人闹事并没有发生,到了国考这天,各地巡城兵马司早早便净了街,还联络了当地驻扎的大明镇军。



  衙役,军兵都全副武装守在街道上。



  严阵以待。



  可奇葩的事情发生了,好些叫骂最凶的读书人,一个个提着考篮,早早便在考场外等着了。



  虚惊一场。



  史可法高看了读书人的气节……



  “哼!”



  瞧着一个个若无其事的士子,安安静静的在考场前排成了长队,史部堂气的鼻子都歪了。



  说好的气节呢?



  这都是什么时候跑来偷偷报名的?



  当然了,和官位比起来,气节是个屁,甚至还不如个屁,好不容易等到了科举恢复。



  好些士子将四书五经抛到了九霄云外,将看不上的杂学捡了起来,将真香定律发挥到了极致。



  等到第一场公共科目考完了,考卷被送到了礼部衙门,结果又让孙传庭,史可法和一众部堂大员目瞪口呆。



  好家伙!



  万万没想到这些口口声声圣人言的江南士子,精通杂学的还真不少,什么算学,医学,农学……



  一个个都答的有模有样,



  连内阁也上当了,内阁把题目出的太简单了……



  “呵呵,哈哈哈。”



  史可法气急而笑,好似看到了这个世上最可笑的事,说好的与名教共存亡,说好的信仰呢?



  一开考全叛变了。



  史可法一脸懵逼,猛然间也大彻大悟了,幽幽的发出了一声长叹,信仰是假,官迷是真。



  这都是聪明人呀,一言不合便改换门庭,将圣人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,小算盘打的咣咣响。



  这也正常。



  这伙人连祖宗都可以出卖,投李自成,投清兵连眼睛也不眨一下,背叛名教又算得了什么?



  只要能做官,一切都好商量。



  这时候,史可法突然想起来周世显那句话了:“这大明呀,坏就坏在聪明人太多了。”



  他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。



  什么名教信仰在官位面前屁都不如。



  “这些人……不可重用!”



  史部堂眼睛眯了起来,看了看正在阅卷的属官们,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这国考一定要面试了。



  何为面试?



  面试就是观其言,查其行。



  主要考核考生的人品,从直系亲属往上查三代,犯过罪,做过恶,手脚不干净,捧过李自成臭脚的,勾结过鞑清番邦的……



  反正人品不端,家教不严的一概淘汰。



  这个办法当然是周世显想出来的……



  “嘿。”



  瞧见了这些读书人的德行,史可法真的气坏了,觉得周贤侄这个主意出的太好了。



  这么一来就把大部分人品不端,家教有问题的人渣都淘汰了。



  其实这种制度真不是周世显发明的,也不是后世人发明的,这本来就是两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。



  早在两汉时期任命官员,便是要考察人品的,不但要考察人品还要通过层层考试,才能做官。



  查人品,也查家谱。



  可。



  后来科举选官又不看人品了,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。



  武则天时代。



  这位大唐女皇一手废除了两汉时期的孝廉制度,将孝廉制度改成了科举,变成了不管人品,只看才学。



  可这么干的后果呢?



  她让大量有才无德的人渣当了官,华夏官场的风气,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变坏的,将好端端的大唐盛世葬送了。



  武则天为啥要这么干?



  仁者见仁吧。



  于是乎从武朝之后,大量品行不端的人通过科举做了官,这官场的风气能好的了么,从那之后……



  华夏这片土地就再也没有强大过了,反而一天天的堕落,沦丧下去了。



  如今周世显,孙传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正本清源,将两汉时期执行的孝廉制度又捡了回来,还改成了国考。



  有才,有德之人才能做官!



  “呵。”



  官衙中,史部堂的倔驴脾气又上来了,目光森森,反正有他在内阁一天,这些个人品不端之人休想出头。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8XZAd5zMpax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