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2 章 明末下9
书房文学小说推荐阅读:从斗罗开始的大夏天庭、
风华名媛、
柯学情绪是易碎品、
大嫂,我知道你很急!但你先别急、
消失三年,校花女友到处说我死了、
恋综:戏精美人在线反pua渣男、
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、
盗墓奇异志、
我的末世版植物大战丧尸有点奇怪、
斗罗大陆四观星之人、
【根据方豪的《元提举孔天铎墓志》记载,河北沙河县人孔天铎系“圣人之裔”,但是他的曾孙到了元朝,却卑躬屈膝的跟风改名为蒙古名字“塔识不花”。
舔,就硬舔。
改名当然有好处,这个孙子……哦,曾孙,在元代任蒙古字学教授。
你品,你细品。】
李善长想着,自己身为开国六公爵,虽然是文官却属于勋贵,还是不要惹陛下不高兴。
于是他痛心疾首的骂道:“如此不肖子孙,妄为圣人后裔!”
谁知朱元璋幽幽的说了一句:“毕竟衍圣公跪的更利索,有样学样呗。”
啊这……李善长不敢说话了。
毕竟他只是想讨好皇上,还没打算去得罪同僚文官。
【也不知道是不是以为身为孔子后裔,就能“万世一系”了,连“凤阳朱?暴发户!”这种话都能堂而皇之的跟友人讲出来,反正有明一代,孔家确实对朝廷不大看得上。
衍圣公府对老朱家有多瞧不上呢?前面提过一句。
一般家族得到当朝皇帝赐给的封号,无不感恩戴德,放在祠堂里当镇宅之宝,流传后代。
可孔家还缺这个?所以孔氏家庙之中,凡是明朝赐给的封号,统统弃之不用,连供奉都不供奉。】
朱元璋脸色阴沉,咬牙切齿的挤出一句:“好,好得很。”
李善长等人在下面看的心惊胆战,生怕这位“暴发户”皇帝一个暴怒就要拿衍圣公府开刀,那岂不是与天下人为敌?
正在僵持的时候,内侍来报,说孔希学正在殿外等候传召。
“让他进来!”
孔希学弓着身踏入殿中,眼前刚一看见一片明黄的衣角,就理解下跪,叩头行礼。
这种危机时刻,也顾不得什么圣人后裔的颜面了。
天幕上所说的种种,听的孔希学心惊胆战,生怕自己一个不留神,就没法活着走出应天府。
朱元璋冷哼一声,问道:“听说你爹病了?要死了?”
孔希学呆愣了一瞬间,面色发苦,原本他打算上来先给父亲求情一通的,结果让朱元璋“要死了”二个字给整懵了。
须知虽然大明立国时间尚短,但他也听说了这位马上天子乾纲独断的做派,而且大权在握,积威甚重。要是否认,那代表欺瞒皇帝,是欺君大罪。可要是顺着陛下的话承认,那岂不是逼他父亲直接病重身亡?
想了想,他回道:“陛下心系草民父子,关心爱重,几次欲召见父亲,以备垂询,父亲惶恐涕零,不胜感激。奈何沉疴缠身,才迁延至今。但草民前两日接到家书,父亲言已能起身,正动身赶来应天府,以报陛下厚恩。”
孔希学说完这段话,身上已经出了一层冷汗,他又磕了一个头,道:“伏请陛下明察。”
朱元璋冷笑连连。
这孔家父子,怎么跟江南那些士大夫一个德行,漂亮话一句不少,把自己这个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皇帝架的高高的,让你半点挑不出毛病。实际上背地里阳奉阴违的缺德事儿一件也没少干!
朱元璋不搭理他,回到丹陛的御座之上坐下,继续听天幕。
【但老朱家再不乐意,有明一代对衍圣公府还是挺好的。
孔家在曲阜基本就是土皇帝!衍圣公府占地宏大,基本整个曲阜都是孔家的家产,普通百姓都是他孔家的佃户。连曲阜县令都是孔家世袭,别人根本不要想插手。
而且衍圣公本人犯错也是相当宽宥。
比如成化时的衍圣公孔弘绪,年幼失怙,父母早亡。自古深宅大院杀人争产屡见不鲜,所以为了避免孔氏族人觊觎衍圣公爵位。在景泰六年十二月时,朝廷就册封年仅八岁的孔弘绪为新一代衍圣公。
但他成年后,做的事一件比一件离谱,为非作歹横行乡里。不学无术到南京的科道言官都写奏疏弹劾他。
更过分的是,勘察之下,发现孔弘绪不仅私设牢房搞私刑,还“奸.淫乐妇四十余人,勒杀无辜者四人”!
按照大明律例,这种行为妥妥是一个死。但在文官的维护下,先是“免除手铐脚镣,让其体面进京。”
然后靠着孔子后人这个光环,他仅仅被判了一个削爵为民的惩罚。衍圣公的爵位给了他的弟弟。
他成了平民后,日子照样做的很舒服。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,他还带着古代官员才能佩戴的冠带招摇过市,也没人敢管。……
他成了平民后,日子照样做的很舒服。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,他还带着古代官员才能佩戴的冠带招摇过市,也没人敢管。
文官集团也不是铁板一块的是非不分,明朝大家王世贞就对这件事非常愤怒,他说过:“夫使贪纵放僻、败伦乱纪之人而称孔子徒,乳臭之人鲜衣怒马而后孔氏,而曰尊之厚之,于乎,不以桀哉!”
可惜这种人终究是少数。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声惊呼:“陛下……”
朱元璋没有搭理他,而是坚定的说:“即日起,废衍圣公封号,只在文庙祭拜至圣先师!”
孔希学懵了。
他现在就是后悔的要死,早知道大明赢的这么顺利,他爹早就来了。现在好了,一步错,步步错。
这要是在他们这里丢了爵位传承,别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,就是立刻死了也没脸去见列祖列宗?!
可眼前这个大明皇帝的压迫感太强,吓得他连求饶都忘了,居然抽抽噎噎的哭起来了。
“陛下!不可啊!”宋濂着急的说道,“这岂不是让天下士子寒心?”
朱元璋勃然大怒,反驳道:“天下士子究竟是为了跟大明一起治理天下万民,重正汉家衣冠……”
他一指还在呜咽的孔希学:“还是为了保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废物!”
宋濂被吼的不禁一哆嗦,不敢再说话,但满脸都是焦急之色。
这个时候还得李善长出来收拾场面,他轻声劝抚道:“陛下何出此言?如今天下方才定鼎,一切都应该以稳为第一要务。”
朱元璋甩了甩袖子,没说话。
李善长继续劝道:“我等与孔克坚孔希学父子非亲非故,如何会因此忤逆陛下?不过是因为,需要立一个衍圣公,来告诉天下士子,陛下尊孔。代表大明能够文道昌盛罢了。”
他的声音愈加和缓,甚至带了一丝笑意:“陛下既然瞧不上北孔投献夷狄,首鼠两端,那臣提议立南孔继承衍圣公的爵位——当年孔端友携二宝南下追随宋高宗,数百年来文脉不绝,岂不是更让天下人感怀陛下文治之心?”
二段话说完,朱元璋的面色平静了许多。徐达甚至想鼓掌,心里感慨:还得是你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孔希学吧。
【后世还有一个关于孔家的小插曲。
随着我们现在生物基因学的发展,已经可以通过测验DNA来进一步探究许多历史真相了。作为封建时代延绵不衰的千年世家,孔家自然也在探究之列。
一开始孔家的嫡系——也就是明清传承下来掌权的这一支死活不同意,后来似乎看隔壁成吉思汗的后代测了基因后反而名声大噪,孔家也动了心,慢慢松了口。
只能说不愧是你啊,北孔。】
【不过十多年过去了,生物基因学也在不断的迭代改进,研究孔家基因的文献也越来越多,网上的说法十分杂乱,让up这个理科白痴猪脑过载了。
所以我这里,引用一部分2016年2月的《人类学学报》上发布了的文章《曲阜地区孔姓人群17个Y-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》,简单描述一下。
基本检测是对曲阜地区孔姓人群1118例个体血样进行检验,共检出206种单倍型。因为历朝历代的特殊的优待,孔子后裔在曲阜孔姓中应该占多数。所以归纳为曲阜孔姓出现二种高频单倍群,C3、Q1a1、O3。
众所周知,Y染色体只能由父代传给子代,一个家族怎么会有两个相差如此之大的Y染色体类型呢?
于是大家就开始研究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,简直越扒越有。
北孔,不愧是宝藏!】
朱元璋和大臣们都懵了,基本是一个字都没听懂的程度。
【然后有个叫23魔方的公司,自成立以来,一共收集到了几十万份男性Y染色体基因检测结果,由于Y染色体的部分DN□□段不参与基因重组,所以可以根据突变速率来推算共祖年代,通过庞大的人群姓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,就是衍圣公和蒙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。
不对……能有这种猜测本身就很离谱好不好!……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LH3fL9J8Ke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