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4 章 明末农民起义1
书房文学小说推荐阅读:从斗罗开始的大夏天庭、
风华名媛、
柯学情绪是易碎品、
大嫂,我知道你很急!但你先别急、
消失三年,校花女友到处说我死了、
恋综:戏精美人在线反pua渣男、
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、
盗墓奇异志、
我的末世版植物大战丧尸有点奇怪、
斗罗大陆四观星之人、
沈偃月忙碌了一晚上,终于松了一口气,把准备了两个星期的的最新一期视频发出去。
被投放的各个时空,云朵久违的开始聚集起来。
一晃竟然过了十年了。
咸阳宫里,秦始皇的心情很不错。这些年,他不再服用丹药,而是延请各地的神医来给自己定期诊脉,寿数竟然活过了天幕当初断言的时间,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。
虽然科举还没法举行--纸张实在不太好造,现在只能做一些灰黄的草纸,没有做出来当初他看到的那种洁白又柔软的纸张,但他选拔各级官吏,又广置学宫培训吏员,效果还不错。
再后来,他听从萧何的建议,把自己那些其他的儿子封在边疆各地养着,虽然没有什么实权,但好歹有个名声在那里震着。
这些年下来竟然在慢慢的平稳过渡。
今天他打开开始修建直道,等修好了,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应该会更好一些,到时候再进行抽查与调整。
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,还有许多事情想做--比如清剿漠南地区,比如西边那一大片区域他都很感兴趣,比如阿房宫这么多年还是只有一个地基……
不过他也记着天幕的教诲,努力让自己调整心态,爱惜民力,要戒骄戒躁。
内侍来报异象的时候,他精神一震。
走,看看后世还有什么热闹!
***
贞观十七年,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悲痛的一年。
先是让他又爱又恨,却可以安心依仗的魏徵魏侍中去世。接着,他的两个儿子齐王和太子竟然接连谋反!
齐王那个傻子废物且不说,太子真的让他很心痛。虽然只是在谋反未遂的阶段,但他不明白他好好一个大儿子,怎么会变成这样。
是因为他的观音婢去世的太早,让承乾缺失了母爱么?还是因为腿疾后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关心不够?
然而都是一母同胞,为了储位,他最喜欢的嫡次子青雀竟然能说出杀子立弟这种狗屁话,实在让他失望透顶。最后,他只能选了贴心的小儿子稚奴来当太子。
凌烟阁立了起来,可里面许多陪伴他的、陪他打江山的老臣都不在了,他只能站在画像前缅怀。
世事多艰难。
不论如何,他还是大唐的皇帝,还是万千臣民的依靠,他更要为后世子孙计!
他在黄河上游种了许多树,即使有一天大唐没了,也希望黄河两岸的百姓少受一点苦吧。
天幕不期而至,李世民赶紧宣了大臣一起看。现在能跟他说两句话玩笑话的人已经寥寥了……
这次会讲什么呢?会提及到安史之乱么?这始终是他的心病。
***
洪武三年,应天紫禁城。
朱元璋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。
十年前,就在这应天城,天幕断言了他真龙天子的身份。虽然陈友谅、察罕帖木儿等人得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知消息后,确实联合起来要围剿他,但来投奔他的仁人志士更多。(touwz)?(net)
时间线变动了,他却更快的取得了天下。
?八扇屏风的作品《盘点夺权篡位指南[历史直播]》最新章节由??全网首发更新,域名[(touwz.net)]?『来[头文$字小说]$看最新章节$完整章节』(touwz)?(net)
今年,刚刚完成了第二次北伐和西征,他的大明已经占据了全部汉地。
现在正是他要和朝臣商议,做一些基本国策的好时机,便回想起当初收到的那封私信回复,提醒自己不要犯什么错误。
第一条便是抨击殉葬制度。
嗯……他现在还健壮的很,不需要考虑这个。不过大元是有一些殉葬的成例的,难道他死的时候也继承了?
这个好办,现在人口凋敝,连寡妇他都想鼓励再嫁,怎么会舍得青年妇女殉葬呢?直接下一道旨意废除了就是。
第二条是设立了十大不征之国……朝鲜、日本、安南……
是了,天幕中那个后生女娃似乎不是很认可这种统而不治的朝贡体系,她似乎非常推崇实控。也不知后世出了什么大变故,才让这女娃如此忌惮这些弹丸小国,他们还能翻天了不成?……
是了,天幕中那个后生女娃似乎不是很认可这种统而不治的朝贡体系,她似乎非常推崇实控。也不知后世出了什么大变故,才让这女娃如此忌惮这些弹丸小国,他们还能翻天了不成?
说实话,这些地方征伐下来似乎价值也不大,师出无名朝臣的反对会很激烈,他也不能穷兵黩武,现在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彻底击碎北元,他才能安心睡个好觉。
既如此,他就不再列什么不征之国,后世哪个儿孙若有志气,便去把他们拿下吧,也不枉这私信指点一番,免得后世受苦。
宝钞、卫所、户籍……他一条条的凭着记忆写下来,然后在心里慢慢分析……
正在沉思时,内监来禀告异象,他霍然而起,心道:终于来了!
十年了,他以为以后不会再有了呢。
[各位小宝贝们,有没有想我呀~你们宇宙无敌可爱的up主画戟又来啦!遨游历史长河,畅
(touwz)?(net)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八扇屏风,套路也差不多都是先敛财,然后养兵练兵,不管外面洪水滔天,先要找一个根据地发展,撇开现有的官僚系统,发展一套自己的执政班子,然后再出去打那些起义军、军阀和鞑子。
你说,这跟起义重新打天下有什么区别?
可想而知明末的社会和朝廷是一副什么鬼样子。
就算是李世民来了,他可能也分身乏术吧,有没有太太写李世民穿明末的小说啊,我还真挺好奇的哈哈哈。]
李世民嘴角弯起了弧度,看来他确实是后世帝王的标杆,天幕总拿他来举例子。
[扯远了,回归正题哈。
就像是唐末的隐患80%能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一样,我觉得明末的隐患50%能追溯到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。]
应天紫禁城,永乐元年。
虽然自小生活在这,但朱棣住在这乾清宫里还不大习惯。
刚出现异常时他也吓了一跳,虽然藩王造反不好听,但他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,重来一次他肯定还是要选择起兵的。
但刚当上皇帝就有什么不好的天象……那对他来说可以大麻烦,这些文官嘴里可不饶人!
不过看了两息他就明白了过来,赶紧让钦天监去编好话,自己则叫了心腹来,一边听一边商讨之后的对策。
明英宗?应该是他的子孙吧?
[明英宗啊,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吧,永乐大帝的曾孙,瓦剌留学生。]
哦,原来是他的曾孙,不过既然是和安史之乱相提并论,那肯定是个昏君。
他让人把自己的太子叫来,一起听听。
[他年少继位,接受的是四代明君经营后留下的大明,国库充盈,海清河晏,一派治世景象。
然而就是这种天胡开局,他竟然硬生生给玩脱了。]
朱棣看着大胖儿子走到自己旁边,抢先开口道:“听听,你的好孙子。”
朱高炽很委屈,他儿子才刚五岁呢,哪里管得着孙子什么样?再说,那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父皇的血脉,怎么能让他一个人背锅。
但胖胖一句话都不敢说。
[他不听辅政大臣的教诲,他妈孙太后也一味的溺爱,任由他宠幸一个太监王振,竟然叫他先生,让朝臣尊
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,请退出>阅读模式,或者刷新页面试试。
本章完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LH3fL9J8Ke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