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 > 第433章 弹劾自己的奏本

第433章 弹劾自己的奏本




 朱高煦坐回原位,沉声道:“诸位爱卿,特别是身为御史和言官们,说话一定要三思而行。”


 “不要为了想出名,像疯狗似的见谁咬谁,弹劾同僚一定要有真凭实据,切记不可张口就来。”


 “大家同朝为官,也是一种缘份,相互的攻击和踩踏,只会让朕觉的你们素质极差,白读了圣贤书。”


 “对于真有作奸犯科者,可以真凭实据,向有司控诉。”


 “朝堂之上,要多议国家大事,为民请命,少这些勾心斗角和人身攻击。”


 “陛下贤明,仁厚,是臣等和万民之福,陛下万岁。”李景隆差点喜极而泣,当场跪下大拜。


 接着四周一片赞声,群臣纷纷拜叫。


 最近早朝结束的比较早,因为皇帝要求早朝上只议大事,小事由诸官递奏折,第二天内阁秘书处先批复,再交由皇帝过第二遍,批复。


 皇帝和内阁秘书处批复意见不同的,以皇帝为准。


 下朝之前,皇帝要求,以后弹劾人的事情,不要在早朝上说,因为这种事情最能扯皮,浪费时间。


 无论是普通官员还是监察御史,弹劾其他人时,四品文武以下往都察院递本(由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召集有司核查),四品及以上递华盖殿(即皇帝会亲自先看,再做处理决定)。


 弹劾的人不要捕风捉影,张口就来,奏本和状纸一样,有什么证据要写的清清楚楚,人证物证,犯了什么罪,四品以下被弹劾,由都察院核定后,会刑部、大理寺一起查处,最后把结果报皇帝,由皇帝批复。


 四品及以上由皇帝做处理决定。


 凡涉及谋反的弹劾,无论官级,可直接递皇帝(华盖殿)。


 这是朱高煦第一次小小放权,即四品以下的初审由三司合查,但最终定罪,还是要皇帝决定。


 做为穿越者,朱高煦很明白,想做好皇帝,只要抓紧人事权、财务权、和军权三样就行,并且适当的给下面放点小权。


 早朝过后,朱高煦霍然起身:“黄福,跟朕来。”


 转身往后面的华盖殿去。


 黄福赶紧跟上。


 四周诸多官员露出羡慕之色。


 也有人不客气,直接跟在黄福后面,正是户部尚书夏原吉。


 这家伙似乎每天都有事找皇帝。


 有时皇帝下了朝会直接出宫,夏原吉来不及找皇帝,今天皇帝召了黄福,肯定是先回华盖殿议事,夏原吉找准机会跟上去。


 今天是内阁可以五天休一的日子,皇帝又没临时召集,所以他们除了留个值班的,其他都可以休息,但内阁的几个秘书们,黄淮率先跟上,他几乎从来不需要休息的,杨荣、杨士奇两人也赶紧跟上。


 胡广和胡俨对视一眼,也随即跟着。


 杨溥犹豫了下,他今天想休息的,但看到众人都不要脸的跟过去,所以有点犹豫,但想了想后,还是咬了咬牙,转身而去。


 他不但是皇帝的秘书,还是皇子的老师,今天正好早点走。


 金幼孜本来想跟杨荣他们去华盖殿加班,看到杨溥走了,他站原地犹豫了几息,最后还是一转身,也回家休息了。


 等黄福走进华盖殿,发现大殿中间有个长长的桌子,上面摆满了今天刚送来的奏本。


 其中有些事情,可能在刚刚上朝时讨论过,但绝大部份都没有讨论。


 黄淮他们很快进来了,每人各找一堆奏本开始办事。……

 


 黄淮他们很快进来了,每人各找一堆奏本开始办事。


 皇帝回头看了他们一眼,也没说什么。


 后面有隔出来的几个单间,皇帝直接往单间去,黄福也跟了进去。


 夏原吉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,看着黄淮他们在处理奏折,皇帝在里面召见黄福,感觉有点不真实。


 这场面在永乐时永远都看不到。


 朱棣非常勤奋,所有奏折都要亲自看一遍。


 但朱棣看的很多奏折,身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可能先知道了,不但夏原吉先知道,很多京官都可能先知道了。


 现在就不一样,夏原吉发现皇帝这样改制后,所有奏折会被黄淮他们先看到,然后递交皇帝。


 皇帝看完之后,才会让他们离开。


 也就是说,皇帝等同于第一时间看到。


 像现在,夏原吉就完全不知道这些奏折里说的什么事。


 夏原吉看了会,又起身,走到黄淮身边,想伸头看看。


 不料黄淮一把将手按住,然后笑道:“夏部堂,陛下不让其他人看。”


 夏原吉扭头,发现胡广他们确实离他比较远,每人间隔差不多有四五步。


 再看看黄淮身后,有个盒子,上面写着“户部”,正是他关于他户部的奏折,下面还写着个数字-——38,应该是今天送来三十八本。


 夏原吉心中微动,便道:“这么说,关于我户部的奏折,都是黄侍读先看到?”


 黄淮摇头:“也不一定,今天我拿的户部的,明天就可能是兵部的,陛下要求每人每天看的不一样。”


 “你们相互之间,也不能看对方的?”


 “只可以随机交换一次,查漏补缺。”


 夏原吉点头,华盖殿这些人,每人最多只能看到六部中两个部的奏折。


 保密性显然更强。


 只有皇帝一个人,可以看到全部的奏本。


 他又问:“我看今天杨溥和金幼孜回去了,你们不是少了两个人?”


 “不碍事,可由其他人代劳,陛下的要求,每个人最多可以看到三部,最少看两部。”


 即同一个奏本,最少要有两个人看过。


 夏原吉听的拍案叫绝。


 皇帝这样批阅奏本,不但省时省力(主要是省了皇帝的时间),还有很强的保密性。


 不过夏原吉也考虑到一件事,皇帝主要是让黄淮他们批复奏本,很多时侯,皇帝只会随便看下他们的总结和批复,不会细看奏本。


 如果有胆大的臣子,联合起来骗皇帝,只要皇帝没有一本本仔细看,还是在会有遗漏的时侯。


 当然,像朱高煦这么强势用武力夺取天下的皇帝,夏原吉不认为有臣子们敢这么做。


 夏原吉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,杨荣正在头痛。


 因为他看到了弹劾自己的奏本。


 弹劾的人还是右都御史孟善。


 孟善得到朱棣和废太子朱高炽重用,但讨逆战后期看情况不妙,立马投降,朱高煦进京后,得到重用,由武将改为都御史,这在大明朝又是首例。


 但朱高煦当了皇帝后,已经改了无数祖制,所以大臣们已经麻木了。


 今天好死不死的,杨荣拿到弹劾自己的奏本。


 他下意识先一把捂住,然后左右看看,大伙距离他都挺远的。……

 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H8K5K9J2MB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