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 > 第415章 重武轻文

第415章 重武轻文




 朱高煦回到京师后,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,原各卫所兵马,暂时先回归各卫所。


 六部尚书分别和原来差不多,只有少许变动,兵部尚书还是刘俊。


 原历史刘俊被派往安南,于明年战死在安南,金忠为兵部尚书。


 这次朱高煦起兵,刘俊一直在京师为兵部尚书,金忠在前线平汉布政使司兼兵部尚书。


 这会明朝经常这样,有时一个部有两个尚书,其中一个挂着职不管事。


 但兵尚的两个侍郎让人大跌眼镜。


 因为之前明朝都是文官担任。


 这次左侍郎为孙亨,即朱高煦的大舅子,他从武将转为兵部侍郎。


 右侍郎为徐安,(徐祥儿子)同样是从武将转为兵部侍郎。


 众大臣已经从这次的改变感觉到以后的趋势,兵部将来,可能用武将的比较多,文官要逐渐被替代。


 吏部尚书还是蹇义,左右侍郎则分别由江仲隆和钱常担任。


 这两人一个是建文帝的大臣,一个是汉王府出身,吏部的配置非常有意义,钱常大伙可能不认识,但蹇义和江仲隆还是证实了皇帝唯才是举的贤明。


 户部尚书还是夏原吉,刑部尚书为云南布政使曹昱。


 原刑部尚书吕震为礼部尚书,工部尚书还是宋礼。


 原左都御史陈瑛是朱棣的狗腿子,历史上多少靖难后的建文大臣和武将,都被他弹劾至死的。


 朱高煦进京时,这家伙也投降的很快,但朱高煦还是把他降为监察御史。


 原右都御史吴中为左都御史,孟善为右都御史。


 这又让人大为意外。


 孟善是靖难功臣,封保定侯,能在靖难中封侯的,都是立下大功的,也是朱棣的亲信,不过后来他投降的快。


 朱高煦夺位后,削去了之前朱棣分封的所有爵位,孟善身为朱棣亲信,居然以武将之职,充为都御史,众文武更感觉到大明重武的气象似乎在漫延起来。


 现在正是开国没多久,重武轻文也正当时,朱高煦现在这么干,朝中也没啥反应。


 然后就是各省布政使司及三司官员。


 基本朱棣任命的都被换了,以前落难的建文系又抬头,还有就是汉王府一些功臣。


 像侯海、钱巽、李默、井盛,甚至李友值,都是布政使,或按察使。


 其中北平改为河北承宣布政使司,北平仍为府,这基本确定皇帝不会迁都。


 北平行在也废掉,原北平行在尚书郭资为北平右布政使兼北平知府,当时也大跌众人眼镜。


 郭资也是朱棣心腹,朱高煦仍然以予重用,这下众大臣心里更放心了。


 另外皇帝又新成立了几个承宣布政使司和都司,很多大臣听都没有听说


 同行任命的武将,都暂时被留京。


 计有顾兴国为河北(原北平)都指挥使,何福为大宁都指挥使(重设大宁都司),韦达为浙江都指挥使,滕聚为陕西都指挥使(像陕西这样以前有都司和行都司的,这次折分为陕西和甘肃两都司)、曹隆为甘肃都指挥使、瞿陶为四川都指挥使、陈文为山西都指挥使、赵贵为河南都指挥使、盛坚为江南都指挥吏(改直隶为江南省)、贺如虎为福建都指挥使、杨云为贵州都指挥使、王友为广东都指挥使、孙霖为云南都指挥使、俞通渊为广西都指挥使、王忠为江西都指挥使、李贤(蕃将)为山东都指挥使,李贤(李彬儿子)为交趾都指挥使。……

 


 计有顾兴国为河北(原北平)都指挥使,何福为大宁都指挥使(重设大宁都司),韦达为浙江都指挥使,滕聚为陕西都指挥使(像陕西这样以前有都司和行都司的,这次折分为陕西和甘肃两都司)、曹隆为甘肃都指挥使、瞿陶为四川都指挥使、陈文为山西都指挥使、赵贵为河南都指挥使、盛坚为江南都指挥吏(改直隶为江南省)、贺如虎为福建都指挥使、杨云为贵州都指挥使、王友为广东都指挥使、孙霖为云南都指挥使、俞通渊为广西都指挥使、王忠为江西都指挥使、李贤(蕃将)为山东都指挥使,李贤(李彬儿子)为交趾都指挥使。


 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河北,直隶改为江南。


 成立西贡承宣布政使司,孙博为西贡都指挥使,成立旧港承宣布政使司,方延平为旧港都指挥使。


 成立辽东承宣布政使司,靳荣为辽东都指挥使。


 成立大员承宣布政使司,郑铮为大员都指挥使。


 成立长春都司(准备建长春城),赵青为都指挥使。


 成立奴儿干都司(在元朝辽阳行省“征东元帅府“所在地建奴儿干城),杨雷为都指挥使。


 另外像心腹周虎、贺如虎、宋猛等将,先在京营各营为指挥使,暂驻京师。


 与此同时,去年调驻的交趾和云南留守部分兵马已经有返回到京师的,还有一些包括皇帝的家属也快到了。


 沐晟也来到京师,拜见了皇帝,随行的还有各大土司头领,这些土司或派兵参与了讨逆伐恶,或亲自参与,现在都等着封功行赏。


 回京的二月初,朱高煦正式开始为朱棣时期的罪人平反,包括建文时抄家和流放,还有关入教坊司的,统统释放。


 二月初二,朱高煦在东暖阁召见了沐晟,两人密谈了片刻,沐晟离开的时候满脸笑容,应该比较满意。


 其实进京之前,沐晟还是有点担心的。


 当年朱棣说与宁王平分天下,结果骗到兵马之后,打下江山立马一脚把宁王给踹了。


 沐晟怕朱高煦和朱棣一个德性,事实证明,朱高煦果然是太子朱标的儿子,很有信用。


 沐晟走后,几位土司头领被召见。


 包括主要的土司思任法、那荣等。


 思氏当年是麓川王,也是这次讨逆伐恶之役中派兵最多的土司,前后出兵六万余,伤亡过半,朱高煦原本和他说好,战死一个人二十两银子,后来直接给了一百二十万的补偿,双方都比较满意。


 那氏拥有云南最大的马场,两年战役中,前后为朱高煦提供了数万匹战马,也是贡献极大。


 东暖阁外面有条斜廊,众人都站在外面等着,轮流进去。


 第一个进去的自然是思任法。


 “臣叩见陛下,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。”


 思任法恭恭敬敬叩见皇帝。


 朱高煦哈哈一笑:“快免礼,起来,坐,坐。”


 他亲自起后,双手扶起思任法:“都是自家兄弟,可不要多礼。”


 思任法受宠若惊,实在没想到朱高煦当了皇帝还是这么亲切没有驾子。


 等他坐实,朱高煦先看向思任法:“朕收到上个月就到京师的到消息,李彬当年带十余万大军,已经从南掌进入暹罗,再到缅甸,从后打击了木邦--”


 这是当年朱高煦借兵时答应过的事情,他让李彬带了十几万兵马从交趾出发,一路经过南掌和暹罗,前后历经一年多,最后李彬灭了木邦,到达思氏地盘时,十几万大军,只余下三万不到,可谓损失惨重,好在其中绝大部份是越人,明军损失算是比较小。……

 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H8K5K9J2MB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