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大明:我与朱棣争天下 > 第306章 被打的要迁都?

第306章 被打的要迁都?




 第二天一大早,天色刚发白,京师各路文武官员来到承天门外,等待上朝。


 承天门外有三个门,中间原则上专供皇帝出入,左侧为文武大臣上朝专用,右侧为皇室成员通道。


 此时大臣们都站在左侧,三五成群的议论事情。


 朝廷广西兵败的消息已经在昨天传的满城风雨,但具体败成什么样,损失多少,大臣们还没数。


 通政司拿到的是加蜡封印的急件,只有皇帝能看,然后还有简易塘报,只说兵败。


 所以百官们心里没数,到底广西败成什么样了。


 这会大伙都在议论,人群中的姚广孝、袁珙两人显的格格不入。


 姚广孝平时几乎很少上朝,皇帝也不管他,但昨天他知道了广西大败的消息,估计今天皇帝会召见自己,所以也来了。


 袁珙平时也很少上朝,今天也来了。


 这两人与其他大臣似乎有点隔膜,反正一般情况下,大部份时间都是两人在一起。


 谭渊和张武、刘荣等在时,会与他们一起,但现在这些人都不在。


 姚广孝微闭着眼睛,好像在闭目养神,其实是竖着耳朵在听四周百官说话。


 文武官员都在议论广西败仗的事,人群里还各有说法,有人说好像只是小败,也有人说好像惨败,三十多万大军一战而没。


 现场各种说法都有,说的最多的就是文官,武将们议论的比较少,很多武将都不敢出声。


 比如新昌伯唐云的儿子,唐荣。


 唐云在永乐二年去世,唐荣袭父亲爵位,为皇帝亲军,羽林右卫指挥使。


 他刚刚也看过武王伐纣书了,心里真是骂娘,当然是骂朱高煦。


 朱高煦摆明挑拨离间,但不管皇帝怎么想,唐荣现在是很害怕。


 所以对广西战事,他是不敢吭声的。


 他一动不动站人群里,看起来也挺奇怪。


 突然有人从后面撞了他一下。


 唐荣回头看,原来是丘福的儿子丘松。


 丘松父亲丘福在淮安募兵练兵,儿子丘松是羽林左卫指挥使,和唐荣关系不错。


 这家伙有点像其父,是个大嘴巴,性格也外向。


 这会用肩膀撞撞唐荣,小声道:“那事是真的吗?”


 唰,唐荣顿时涨的满脸通红,他紧闭着嘴巴不说话。


 丘松又用肩膀撞了撞他:“我说兄弟,哪事是真的吗?”


 “我怎么知道。”唐荣怒道,狠狠瞪了他眼:“别胡说八道,都是假的。”


 唐荣知道丘松问的什么。


 最近京师最火的就是武王伐纣书,丘松肯定很想知道,朱高煦有没有在朱棣面前,提过要封唐云为侯。


 可惜这事,只有汉王朱高煦和皇帝朱棣两人知道。


 但论口碑,好像还是汉王口碑明显更好。


 因为现场大多数武将都知道,朱棣当年确实和宁王说了平分天下,然后翻脸不认。


 丘松正要说什么,唐荣赶紧道:“咱们为臣子,做好本份即可,你别再以讹传讹。”说罢向他使了个眼色,示意四周人多口杂。


 丘松不以为然,他只是有点八卦而已,父亲又不在家,并没有多想什么。


 姚广孝就在不远处,他竖起耳朵听了半天,也没听到详情。……

 


 姚广孝就在不远处,他竖起耳朵听了半天,也没听到详情。


 因为唐荣说话声音很小。


 丘松有点像丘福,嗓门比较大,但也压住了在说。


 他大概听到几个字,猜到丘松在问书的事。


 姚广孝这时看向袁珙,发现袁珙也在看他。


 “汉王真是奸诈。”姚广孝小声道:“贫僧见过的人里,汉王最是无耻奸诈。”


 姚广孝知道汉王是胡说八道的,朱棣封爵时,只与姚广孝,丘福、朱能、袁珙等几个心腹商量,连张武等都没有参与。


 朱高煦根本不场,全是胡编乱造。


 但又如何,百姓和百官们看到小说说的一本正经,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,关键是谁会信,谁不会信。


 “当初就不该放他离京,当圈养在京师。”袁珙怒道。


 姚广孝想了想:“这货胆子挺大,若在京师,保不准又来一次玄武门。”


 袁珙居然无言以对。


 就在这时,吱,承天门左侧的门突然打开了。


 有官员奇怪的看看天色,似乎时辰未到。


 也有官员以为时辰到了,就要往前。


 里面飞快钻出一个身影,正是宦官侯显。


 “陛下今天取消早朝。”


 “啊”四周一片惊呼。


 “陛下请了几位大臣进宫议事。”侯显报了几个名字。


 内阁杨士奇居然第一个被叫到,众人莫奇妙。


 这会的内阁就是打酱油的,即没实权,又不是尚书。


 接着是礼部尚书杜至刚。


 接着又叫到户部尚书夏原吉。


 兵部尚书刘俊。


 刘俊在永乐初为兵部尚书,后来朱棣又让金忠干。


 朱高煦起兵后,朝廷在长沙成立平汉承宣布政使司,金忠去干布政使了,所以又让刘俊干。


 接着才叫到姚广孝,袁珙。


 被叫到名字的一个个进去。


 他们排成一列,先来到午门,然后才进入皇城,侯显带他们来到六科廊,大伙在这等着,杨士奇和杜至刚先去了武英殿。


 袁珙和姚广孝有点奇怪,以往这么重要的事,应该先叫他们才是。


 两人下意识往边上走点,远离其他人。


 “陛下这是想干嘛?”袁珙问姚广孝。


 姚广孝看看杨士奇,再看看杜至刚,这两人八杆子打不到一起,皇帝陛下,却一起召见。


 两人有啥事是一起干过的吗?


 他脑子里缓缓闪过两件事情。


 永乐元年(1403年),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,燕京北平是皇帝“龙兴之地”,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,立为陪都。


 永乐三年,杨士奇私下和解缙说,皇帝可能会迁都?当时被解缙怒骂,说他没事找事。


 姚广孝不由心中一动,低声道:“陛下可能想迁都?”


 “啥?”袁珙一脸不敢相信之色。


 朝廷才不过败了两次,还有一百多万大军。


 靖难时,北军吃败仗也比现在多啊。


 这不像是皇帝的风格,不可能才吃了两次败仗就要迁都的。


 这要被打的迁都,那就太丢人了。……

 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7H8K5K9J2MB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