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我有十万死士 > 52、第 52 章

52、第 52 章


 第一次交锋之后,百官着实安份一阵子。陛下交代下来的事,他们全都尽职尽责完成,甚至他们不敢收受贿赂,全都夹着尾巴做人。


 这日早朝,负责清查叛党的三司呈上一封折子,他们已经将废帝党羽核查清楚,所有犯罪名单都写在折子上,请她定夺。


 林知惜打开折子,从头到尾仔细看过一遍,末了直接批复折子,命所有臣工在行刑之日放下一切庶物到皇宫陪她一块观刑。


 随着一道响亮的“退朝”响起,大臣们战战兢兢走出大殿,三三两两聚在一块打眼色。


 宫内人多眼杂,不是商量事情的地方,但这事实在太震惊了,他们根本等不到出宫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慌得不成样子。


 要说这里面谁最着急,那当然是孔溢满,他妹妹是废帝的生母,为了稳固两家的关系,他又把孙女嫁给了废帝的废太子。


 现在朝堂上多数都是前朝旧臣,但大家都知道圣上只是稳固朝局才不得不起用他们这些老臣。


 但凡他们犯一丁点错,圣上就会翻脸不认人。而他们孔家就是圣上的眼中钉,肉中刺,恨不得除之而后快。


 为了家族稳妥,他们孔家本应避世而居,可是享受惯了荣华富贵,谁又甘心做一个普通人呢。


 孔溢满觉得皇上此举就是在警告他们这些老臣,让他们认清犯上作乱的下场。


 老臣们吓得魂都丢了,连聚会都不敢参加,兢兢业业当着值,绝不让陛下抓到他们的把柄。


 三日后,满朝大臣站在宫墙上眺望远处街道上步履蹒跚的妇女孩子。他们头发凌乱,戴着七十斤的枷锁,脚上还戴着十几斤镣铐。被衙役鞭挞着一步步前行。


 因为圣上有言,自尽而亡的犯人罪加一等,死后会身首异处,暴尸三日,埋入乱葬岗,所以无人敢自尽。


 这些人也明白,圣上无非想要看他们的惨样,若不让她解气,她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家人。


 街道两边聚满了百姓,他们时不时往犯人身上扔土坷垃、臭鸡蛋,大声咒骂他们犯了何罪,而后再振臂一呼,“杀了他们!打死他们!”


 无数百姓争先恐后响应。附和声大到连宫墙上的百官都听得一清二楚。


 他们心里怎么想没人知道,但面上却个个坦然自若,好似一尊佛像。


 林知惜拍了拍墙砖,轻轻叹了口气,“十一年前,父王被福王和康王构陷谋反的时候,齐王府的下人也像他们一样被拉到菜市口斩首,那里面有有悉心照顾我的嬷嬷,有陪我一块长大的丫鬟,她们都是这世上最无辜之人。别说我父王没有谋反,就算他真的谋反了,可那些下人又有什么错。他们卖身为奴,身不由己,所以朕在占了蜀地之后,就废除卖身契。人生来就分三六九等,唯有一物是一样的,那就是生命。再富贵的人也只有一条性命。生命是宝贵的。朕的父王不该死,他们也不该死!”


 周围鸦雀无声,百官不明白皇上说这话是什么意思。将她的话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想了好几遍。


 难道皇上只是简简单单感慨几句?


 还是说圣上看着这些老弱妇孺结局凄惨,将心比心,不忍杀他们?


 这怎么可能?


 凭借一己之力就成为开国皇帝,在战场上杀人如麻,眨眼之间就收割那么多人命的帝王,她怎么可能会妇人之仁。


 回宫的路上,朝臣们无不在心里琢磨皇上的用意。翻来覆去,反思琢磨,就是摸不透。


 本来他们对这位帝王就不甚了解,观她将豪强田地分给百姓来看,她无疑是最爱护百姓的帝王。但要说她仁慈,当百姓不肯离开故土,她毫不犹豫举起屠刀,迫使百姓就范。她根本就不是仁君。


 尤其涉及到废帝,唯恐被牵连,他们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。


 有那机灵的官员下巴点了点走在他们前头的凤至和周术。


 这两位可是陪着陛下打天下的宠臣,他们多多少少能猜到陛下的心思。


 有几人蠢蠢欲动,奈何与两人没什么交情,突然上前问策有些突兀。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,有一人已经抢先一步与凤至周术搭上了话,那就是曾经出使过蜀地,与周术有过一面之缘的孔溢满。


 听话听音,孔溢满刚刚将圣上的话反复琢磨,心里有个大胆猜测:圣上其实想放了那些老弱妇孺。


 这念头听起来颇有些不可思议,但孔溢满越想越觉得圣上就是这个意思。


 是他一直把圣上想得太卑劣了,她其实是个仁慈的帝王。


 当然他之所以敢如此大胆,也是因为他内心想救他孙女,她明明才十六岁,花骨朵般的年纪。就因为废帝,一辈子都毁了。


 如果他向皇上求情能救回孙女一条命,他何乐而不为。


 但他又害怕圣上会迁怒他,以为他还在想着废帝。


 左右为难,他来找周术,想试探对方的口风,当然他也没傻到直接就这么问,而是以学习古籍的名义邀请他到家中做客。


 孔家传了上千年,家中藏有不少孤本,周术爱书如命,自是乐意之至。


 其他大臣看到孔溢满将人请走了,也都在观望。


 翌日早朝,议完国家大事后,孔溢满出列,请求圣上饶他孙女一条性命,“老臣孙女虽嫁给废太子,但她多次劝阻废太子与陛下修好。她只是后宅女子,一举一动皆有限。因为废太子一意孤行,她受其连累被打入大牢。夫君本是一体,朝廷想要杀她,老臣本不该说。但她是老臣孙女,看着她受苦,老臣心疼。老臣愿意捐出十万白银为国库增砖添瓦,恳请陛下放孙女一条生路。”


 其他大臣眼皮动了动,心里无不佩服孔溢满此举太过大胆。


 林知惜站起来,搀扶孔溢满起来,“一人造反,全家遭殃。”她又看向其他大臣,“你们的意见呢?”


 众位大臣都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。


 圣上亲自下来扶孔溢满起来,这就是在表明她的态度,她有意放那些老弱妇孺一条命。


 她竟然仁慈到如此地步?


 这真的不可思议。


 有十几位大臣跟着附和,“陛下说得是。”


 这些人多多少少与废帝有点关系。虽然本家没有,但他们亲戚有。


 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陛下在作秀,想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的忠于她。


 只要有人站出来为废帝一家求情,就等于断了自已的前程。简直愚蠢至极。


 就在这时,凤至也出列,他提出反对意见,“陛下,他们犯的是谋反大罪,家人理应受诛连。如果您对这些人宽容,百姓有样学样,将来必定还有人谋反。”


 有人立刻附议,其中就有御史大夫周本固,他素来严苛,按章办事,谁的面子都不给。


 这些臣子带头徇私枉法,请求陛下赦免谋1反家属的罪行,周本固自然不答应。


 林知惜默然片刻,“凤阁老和周御史所言也有理。朕若是因为你们就赦免他们的罪行,就是带头徇私枉法。不是明君所为。”


 她朝孔溢满无奈摇头,“既是国法,朕不可因一人废之。这样吧,已经盖棺定论的案子不必再说。自下月起,犯罪无须连坐,只抓本人,其余人皆不可代劳。”


 满朝大臣都惊呆了。


 孔溢满之前只是想让皇上赦免她孙女一人的罪行,但皇上为了向周本固和凤至证明她没有带头徇私枉法,所以直接将律法改了。而且还是从明年开始施行。也就是说孔溢满的孙女是最后一批受诛连坐牢的犯人。


 林知惜不等周本固开口,叹了口气,“因为一场动乱,国家损失惨重,每一条人命都极为宝贵。朕不忍再看到无辜之人受牵连。孔爱卿,你的孙女虽不能因此赦免罪行,但百姓会永远记住她。你莫要伤心。”


 孔溢满连称不敢。


 凤至也紧跟着跪下,高呼陛下圣明。


 大臣们总觉得有什么不对,一直到下朝,他们脑子都还糊涂着,圣上该不会就是想借着这些犯人废除连坐制吧?


 不是不可能啊。她那样心狠手辣的一个人,怎么可能会为敌人求情?


 她昨日表面在同情敌人,其实也是想分化老臣。想要救家属的臣子,不能自打嘴巴反对她的提议。


 不想救许家属的臣子,被圣上突如其来的举动打乱阵脚,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。


 御花园里,陆霄憋了半天,终是没忍住,“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,肯定会上折子反对的。”


 废除律法需要正式文书,并不是皇帝在朝堂上随口说一句话就能轻易废掉的。


 律法需要重臣用最严谨的语言描述,再由十几个大臣反复修订,陛下盖上玉玺,才能往下颁发。


 林知惜笑了,“那正好。咱们现在用的律法还是沿用良国高祖时制定的。朕是玥国国君,自然要制定适合玥国百姓的律法才合乎情理。”


 陆霄恍然,“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。”


 他之前猜出来她想要废除连坐罪,但是真没猜到她打的是重修律法的主意。


 她这是往大臣面前抛了个小小的鱼食,却想钓出几千斤重的鲸鱼啊。


 林知惜掐了一朵花,淡淡笑了,“现在战役才刚刚开始,接下来才有好戏瞧。朕倒要瞧瞧这些人都有何本事。”


 这话听在陆霄耳里,总觉得她似乎还有别的意图。难道姐姐并不只是想废除连坐制,她还想修改别的?


 **


 正如陆霄猜那般,下值后,大臣们聚在一块商议对策。


 有人直言,“皇上想废除连坐制度,对咱们来说是好事啊。以后咱们不必费尽心思约束族人。”


 大理寺少卿刘方却没有纠结于这件事给他们带来的好处,他想的是圣上为什么要废除连坐制。


 要知道连坐制其实是圣上手上一把锋利的刀,它可以以刑去刑,重刑加身,流放边塞、充军作奴等。是上位者剥削百姓的重要手段。明明是她自己的刀,她却想把它废除。这不等于自断臂膀吗?


 既然这件事对她有害,她为什么还要做呢?自然是因为好处多于坏处,能当官就不可能是缺心眼子,刘方思忖片刻就猜到圣上的用意,“我看圣上是化解宗族的力量。”


 众人紧盯着他不放,让他快快说下去。


 刘方侃侃而谈,“以前族里出了一个能耐人,全族沾光。可现在呢?废除连坐制,宗族形同虚设。以前聚族而居,自打圣上登基,按照积分划分土地,百姓住所全部被打乱。他们不住在一起,又没有共同的利益,族长等同于虚设。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宗族了。她一步一步瓦解宗族的力量。就像王田制,所有人都知道解决土地兼并的办法是让良田国有制。但是除了王莽没人做。因为太难了。可她早就做到了。”


 众人听他逐一分析,吓出一身冷汗,“原来她打的是这主意!那我们提出反对!”


 刘方嗤笑,“你现在反对有什么用。她拿良田诱使百姓搬出宗族,打乱顺序,宗族的力量就已经削弱一大半。现在废除连坐制,她只占了一小半的好处。对于我们来说却很有利。你觉得其他臣子会反对吗?”


 他们都是宗族里的麒麟儿。以前为了名声和官位,他们不得不提携族中后辈,约束全族。被道德绑架的日子不好过。现在有机会甩掉这些拖累,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。没人傻呼呼会反对,他们巴不得呢。


 同为御史的武修激动拍桌子,“真是一步错,步步错。她一早就算好了,现在咱们反对也晚了。”


 众人齐齐叹气。他们早知道也没用啊。陛下早在占领四川省的时候,就已经在布局了。而他们是废帝的臣子想管也管不了。


 刘方见大家忧心忡忡,忙打圆场,“当然,以上只是本官的猜测。为了试探陛下的态度,咱们该反对还是要反对。”


 众人点头。


 武修脾气直,“咱们这位陛下心眼多得跟筛子似的。咱们对她的喜好一无所知。皇宫更是跟个铁桶似的。她做事走一步看三步,这次事情都快结束了,咱们才猜出她的目的。以后要是都如此,咱们岂不是被她算计到死都不知道是咋死的?我觉得咱们该想法子在陛下身边安插人手。”


 众人面面相觑,在座当官谁不是为了荣华富贵。有这么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,大家都觉得官位坐不稳。


 刘方叹了口气,“这话说得容易,做起来却很难。陆霄是陛下的人,对陛下忠心耿耿,与咱们文人向来井水不犯河水。想讨好陆霄,难如登天。”


 武修动了动嘴唇,意有所指道,“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讨好陆霄。咱们可以用旁的法子?”


 几人对视一眼,瞬间明白他的用意。


 有人心动了,“能行吗?”


 “试试看呗。富贵险中求。总要迈出第一步。”


 有人提出反对,“可这样会坏了规矩。本来女子为帝就够惊世骇俗。我们再添了一把柴,底下会不会有样学样?”


 有人朝皇宫方向拱拱手,“陛下是真龙天子,她是君,底下人就算想学,可他们是君吗?”


 几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似乎都被劝服,也暗暗下了决定。


 没过几天,林知惜就在大朝会上提出重新律法,点了十几个文官共同参与修改,主负责人为凤至。


 周本固提出反对,理由是祖宗律法不可轻易修改。而且连坐也是为了让百姓犯案的时候有所顾忌。


 凤至提出异议,“周御史说连坐是为了约束百姓。这话对,也不对。说它对,因为它确实可以约束一部分百姓不再犯案。说它不对,是因为周御史没有说到根子上。百姓之所以犯案,除了天生喜欢杀人的恶种。大部分百姓都是走投无路才会犯案。陛下仁德治国,将田地分给百姓,大部分百姓都能填饱肚子。别的不说,就说周阁老待在四川四年,犯案比以前少了八成。”


 周本固执拗追问,“那剩下两成呢?万一他们杀人完逃跑,我们该如何捉拿对方?”


 凤至笑道,“陛下在分田的时候,已经为百姓设立身份证,上面有他们的画相。身份证丢失之后,需要严格审查才能补办。没有身份证,他连城都出不去。甚至连客栈都住不了。除非他躲进深山老林,与世隔绝,否则他在哪儿都没有生路。”


 周本固无话可说,其他大臣也无异议,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。 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5xe7LOB8a7r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