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春耕



br />


 去年因为赵尚在守孝期,所以并没有参加春耕大典,也因此遭到了不少人的诟病,认为过去一年之所以天灾不断,与皇帝不重视农耕有很大关系。


 这些话都是那些被赶出朝堂的官员们私下嘀咕的,现在这些都摆在了赵尚的案前,哪个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说的,记录的清清楚楚,这都要归功于孩儿军这个强大的情报组织。


 孩儿军是太祖建立的一个情报组织,是大宋皇帝掌握天下的重要利器,但赵尚的便宜老爹赵祯没有用好这把利刃,所以才会让人如此轻视皇家,等到赵尚继位后,赵尚办的第一件事便是扩大孩儿军的规模,人数直接翻了三倍,而且还在各地秘密的建立了很多分部。


 这些人的狂吠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风波,但赵尚还是在小本本上给他们记了一笔,就等着秋后算账呢,为官这么多年,贪污了这么多民脂民膏,想一走了之,那是做梦。


 这一天,赵尚全身衮服,坐着从唐高宗时期就流传下来的破车,抬着纸扎的春牛、犁,去城外祭拜了农业始祖神农,然后又去太庙献了三牲,以求神农与祖宗保佑今年大宋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

 这一路走下来,赵尚感觉自己都快被冻僵了,二月份,开封还挺冷呢,而赵尚坐的那辆破车处处漏风,让赵尚苦不堪言。


 大典到这里还没完,皇帝还要举行亲农仪式,以示诚意,在神农庙不远处就有一块提前准备好的田地,皇帝要亲自扶犁,宰相牵牛,演试用牛犁田,以示开始春耕。


 往年皇帝与宰相都是象征性的示范一下动作,然后大家便开始参加春日宴了,但今天则不然,小皇帝好像很喜欢耕地,耕起来就停不下来了,把前面牵牛的晏殊累的气喘吁吁的。


 赵尚这是故意报复,一群混账,让朕在破车里坐了这么久,朕现在也让你们感受一下开封晚冬的寒冷。


 也不知道礼官们提前往地里泼了多少热水,反正这一亩地耕起来很轻松,半个时辰左右,一亩地便都耕完了,这时候的赵尚感觉浑身暖和,穿着大礼服,头上都开始冒汗了。


 赵尚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,晏殊气喘吁吁的说道:“官家就是年轻啊,不像老臣,差点要了老命啦,明年这春耕大典看来还是让给夏相或者范相为好,他们比老夫要年轻些。”


 赵尚连忙扶住晏殊笑道:“晏卿,抱歉啊,朕也是一时兴起。”


 晏殊摆了摆手道:“巨龙腾于九天之上,能让龙落脚之处唯有农耕与祭祀,官家重农耕,这是好事,没什么不对的,日后的亲农仪式,老臣认为要把这种模式传承下去。”


 赵尚点了点头道:“晏卿所言甚是,太平天子生于深宫,长于妇人之手,让子孙后代见识一下农家的不易,对他们来说是好事。”


 “官家英明。”


 赵尚扶着晏殊走到田头,看着众臣冻得哆哆嗦嗦的,赵尚的恶趣味也达到了,便大吼一声:“开宴。”


 众臣如蒙大赦,纷纷跟着赵尚往行宫走去。


 行宫内有地龙,温暖如春,众臣落座后,赵尚便去了后殿换衣服,刚才在田里走了一圈,华贵的大礼服上全是泥点子。


 此时前殿内,刚刚回京的欧阳修对旁边的韩琦小声的说道:“稚圭,老夫离开京城这一年,发现京城变化好大啊,好多熟人都不在了,你给老夫好好说道说道。”


 韩琦苦笑一声道:“永叔啊,碰见这么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官家,别说是你了,老夫都不知从何说起?老夫只能告诉的你的是:当今官家不怕你做错事,最烦的是那些碌碌无为、混吃等喝的人。”……

 


 韩琦苦笑一声道:“永叔啊,碰见这么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官家,别说是你了,老夫都不知从何说起?老夫只能告诉的你的是:当今官家不怕你做错事,最烦的是那些碌碌无为、混吃等喝的人。”


 欧阳修兴奋的问道:“那甘棠老夫是不是也可以进行改革啦?”


 韩琦连忙摇头道:“永叔兄,可千万别动甘棠,甘棠的课程等各方面都是官家亲自制定的,官家可是霸道的很,你要是胡乱改动,他非得把你再贬出京不可。”


 “这不是为君之道啊,君王接受大臣们的谏言,那是应有之理,官家年轻,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更应该拾缺补漏啊。”


 韩琦冲着包拯努了努嘴道:“永叔兄,你没看见老包都消停了么,不是咱们不想拾缺补漏,而是没法补啊,官家所做的改革一方面都是在大朝会上提出经过文武百官同意的,另一方面便是官家喜欢与人理论,反正也不会急,就这么和你僵持着,说到最后,你会发现官家说的有道理。”


 欧阳修挠了挠头,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啦,都是大儒,四书五经拈手就来,怎么会辩不过一个年轻人呢?


 这时换好衣服的赵尚走了进来,众臣连忙站起来行礼,赵尚摆了摆手,春日宴便正式开始了。


 酒过三巡,赵尚对着欧阳修笑道:“爱卿在滁州一年,不光政绩斐然,还写出了《醉翁亭记》这等名篇,真乃官员楷模啊,朕敬爱卿一杯,以酬谢爱卿之辛劳。”


 “多谢官家。”欧阳修拿起酒杯满饮一杯。


 赵尚继续说道:“爱卿久在地方,应该了解民间这春耕大典是如何举行的?爱卿不妨与朕说说。”


 “启禀官家,大体都差不多,也是祭祀神农、昊天,与国朝不同的是,民间都有抢春牛的习惯,当人们抬着春牛祭祀完,便会将春牛打烂,然后百姓们便会抢春牛,谁能抢到牛头,就被认为是最吉祥的,抢到春牛土,便会将其撒在自家田中,认为可使农田丰产,有的地方也会把春牛土砌灶,有辟邪的作用。”欧阳修摸着胡须侃侃而谈道。


 富弼在旁笑着附和道:“官家,臣在青州的时候,每年春耕大典后,当地的富商豪绅专门会雇佣武力高强者为其抢春牛,这个时候,衙役们便会躲在一旁仔细观察,每年都会抓住几个江洋大盗。”


 赵尚听罢,不禁抚掌大笑道:“有意思啊,听了诸位爱卿所言,朕也恨不得下场去抢一下春牛。”


 “官家,恐怕很难啦,国朝的春耕大典虽然不如民间热闹,但却是国朝最重要的大典之一,官家不可舍弃。”包拯给赵尚又泼了一盆冷水。


 赵尚干笑两声道:“诸卿,饮胜,祝大宋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”


 “诺。”



 本章完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4K61482BI2C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