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重生从彩礼谈崩开始 > 121【风俗讲究】(求订阅)

121【风俗讲究】(求订阅)



  鸡鸣天亮,旭日东升!



  寂静祥和的小江村又迎来了新的一天。



  按照老历。



  今天是2009年最后一天。



  过了今天,2010年正式开始。



  一大早,陈洋还在睡梦中,奶奶她老人家就起来了,怕陈洋冻着,先把火炉架好,
 又提着半筐驴粪烧炕。



  可谓是将疼爱表现到了极致。



  陈洋倒也没有继续赖在炕上的想法。



  一醒来就穿衣服起炕。



  今天虽是小年,可还有正事要干。



  按照风俗。



  今天陈家人要集体去上坟烧纸,祭奠老先人。



  这个环节一般都是男丁去。



  相信其他地方也延续着同样的风俗。



  这个环节也从侧面解释了百善孝为先,为何重男轻女的思想能一直流传几千年的原因。



  没有儿子的人,平时还好说。



  可到了年底、清明需要上坟扫墓的时候。



  那心情明显会很不是滋味。



  活着的人是这样,死去的人恐怕也是这样。



  活着的人上了年纪,走不动路,
 没有儿子替他去给老祖宗上坟扫墓。



  死去的人也没有直系后代前来烧纸祭奠。



  “明明没做什么亏心事,
 可心里就是很难受”



  这句话是小爸陈德元前世醉酒后曾说过的。



  他就没有儿子,三个女儿倒是都挺孝顺的。



  平时也经常来看他们老两口。



  可即便再孝顺,结了婚以后也各自有了家,逢年过节必然是要以婆家为重的。



  在这种情况下。



  小爸两口子那心情在家族集体去上坟烧纸这边又怎么可能好呢。



  年轻时还好。



  小爸可以跟着大家一块儿去。



  这个时候,陈德仁这些和他平辈的人也会去。



  可上了年纪以呢,情况明显就不尽相同了。



  当陈洋他们这代,甚至是陈洋儿子他们那代成为上坟扫墓主力军以后。



  小爸一个上了年纪的人,还得跟着侄子辈、孙子辈的人一块儿去。



  其中滋味,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懂。



  毕竟,女子再孝顺,女婿再好,他也不可能替老丈人家上坟祭奠老先人吧……



  男人们要去上坟烧纸。



  女人们则在家准备年夜饭。



  小妈计划今天要蒸包子。



  过年蒸包子这也是传统了。



  且不同于平时,过年只蒸肉包子。



  陈洋刚洗完脸。



  小妈她们蒸的第一笼包子就出锅了。



  奶奶挪着小碎步,一脸慈祥的叫陈洋赶紧吃。



  早饭就是这个了。



  小妈单独还熬了点米汤。



  肉包子加米汤,再有几个咸菜之类的。



  倒也让陈洋吃了个舒服。



  饭碗刚放下。



  大伯他们就来了。



  一行人足有20多个。



  手里皆拎着个塑料袋。



  里面装着冥纸和炮竹。



  而之所以有这么多人。



  抛开大伯这些爷爷的直系子孙外,
 还有二爷、小爷他们的子孙后代。



  爷爷陈景文老弟兄三个,现如今都健在,
 他们的子孙基本上也都住在小江村。



  这也是小江村一百多户人家里面,
 陈家能够成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原因。



  毕竟人多势众啊。



  这两年过来,
 社会进步,治安各方面都改善、和谐了许多。



  按照父亲的说法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也就是父亲他们小的时候。



  在农村。



  各个家族之间、各个村之间时有群体打架斗殴事件发生。



  在那种情况下。



  哪家人多,哪家就不太可能吃亏。



  这也算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了。



  几分钟后。



  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出发了。



  期间还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炮竹声。



  这也是托了陈洋的福。



  此前小爸回家的时候,没少往回拉烟花炮竹,给各家各户都分了不少。



  且都是免费的。



  对娃娃们来说。



  今年倒是可以好好过一下放炮的瘾。



  ***



  搁在往年。



  陈洋肯定是默默走在人群后面的那个人,不苟言笑的他,即便是和家族的人走到一块儿,也不愿意主动说点什么。



  别人也不太把他说的话当回事。



  可今年不同了。



  他也好,父亲陈德仁也罢。



  总是被一群人围在中间,话题点也由他们父子俩来定。



  什么叫中心光环。



  这就是。



  而老实说。



  陈洋并不太喜欢这种氛围。



  可没办法。



  你不愿意说什么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会主动询问你啊。



  这种情况又不能不给予回应。



  不然会被认为看不起他们。



  只能说,这一切真的都太现实了。



  陈洋内心深处发出如此感慨。



  当你有所成就,手里头有钱时,别说是外人了,即便是亲戚朋友、同一个家族里的人面对你的态度都是不尽相同的。



  陈洋以前总觉得那些所谓成功者摆出来的姿态都是自我装饰的结果。



  但是现在看来,其实也不尽然。



  某些时候,他们也是身不由己的。



  自己不想装,
 别人却逼着你装。



  ***



  农村上坟烧纸和电视剧里面演绎的完全不同。



  像陈家这种在小江村扎根了好几代人的大家族。



  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坟墓是有很多的。



  并不是只有一座很单一的祖坟。



  这也就意味着上坟烧纸其实是一项大工程。



  从这个山上去,再翻过那个沟,抵达另外一座山……



  陈家的坟墓加起来一共有十几座。



  一群人翻山越岭,适当的进行人力分工。



  可谓是费了老劲才能完成这项工程。



  走到最后。



  那些娃娃基本上就跑不动了,一个个早撂挑子回家了,或者是只顾蹲在原地放炮竹。



  真正能够坚持到底,走完所有坟墓的人并不是很多。



  陈洋父子也选择了分工。



  父亲去这座坟墓,陈洋则去另一座坟墓。



  总的来说,他们家倒是把所有坟墓都给走遍了。



  其实按照父亲他们的意思。



  有几座坟墓去也行,不去也行。



  因为陈家传到他们这一代,中间已经隔了好多辈人了。



  别看他们一行人20多个都是上坟烧纸的。



  可活着的人不见得能对所有坟墓里面主人的身份有所知晓。



  时间久远。



  哪怕是陈洋爷爷陈景文他老人家也不知道。



  这样的坟继续去烧纸上坟是没什么意义的。



  该淘汰就要淘汰。



  不只是陈家人会这么干,其他家族的人一样会这么干。



  这也算是一种风俗讲究,和孝不孝顺没什么关系。



  可就今年来说。



  陈洋还是决定他们父子俩必须要分工走完所有坟墓。



  毕竟他身上发生了匪夷所思的变化,重生者身份摆在那里。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3yMZLGJ2MpXV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