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文学 > 华娱1981:从西游记开始 > 第64章 班底

第64章 班底





  洪敏生说到做到,顾北和黄一贺自香江回来,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,春晚筹备组各个部门的人手就到位了。



  人员上还差了一点儿,顾北在跟黄一贺建议后,也学着当初杨婕的办法,从社会上招募,各大制片厂、剧团,但凡有富裕的,能力上差不多的,全都被划拉了过来。



  人手有了,演播大厅按照顾北提供的方案,在抓紧时间重新布置。



  钱的问题也终于在《西游记》剧组出发前往湖南钱,被落实到位了。



  只是……



  饰演白骨夫人的演员,杨婕最终还是请来了杨春侠老师,顾北也旁敲侧击的打听了,人家那么大的艺术家,之前在戏曲舞台上演的都是英雄形象,怎么会答应演白骨精这个一个角色。



  可杨婕导演始终不肯说,看老太太的反应,顾北也大概其猜到了,重生之后,他虽然改变了很多事情,但是在这件事上,还是没能拦着杨老太失信于人。



  送走了《西游记》剧组,顾北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春节晚会的筹备工作当中。



  眼下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在有序的进行,可有一件事,却不能再拖着了。



  10月底才正式立项,距离过年也没多少日子了。



  像前世每一年的春晚,差不多都是从第三季度就开始筹划,节目方面要经过社会推荐,以及层层选拔,一审、二审、三审、终审,最后还要经过几次大联排,确定无误之后,才能定下来。



  可现在,显然已经没那个时间了。



  歌舞类节目还好说,歌舞团那么多,优秀的演员也不少,优中选优就行了,但是语言类节目呢?



  相声正处在黄金期,好角儿无数,将那些大师级的演员请来,说上几个小段可以,请专业的作家再写几个新段子也完全来得及。



  可小品的话……



  这种喜剧形式,以前从来都没有过,将一个小故事浓缩成十几分钟的表演,还要在其中添加包袱、笑料。



  找人来写,然后在选演员排练,时间明显不够用的。



  没奈何,重生之后,顾北也第一次做了文抄公。



  顾北可没有精神洁癖,像前世看过的那些重生类小说,抄个东西还犹犹豫豫的,非得给自己找上一大堆借口,更有神经病,当别人问起是谁创作的,还假模假样的报出原作者的名字。



  累不累啊!傻不傻啊!是不是有病啊?



  出名要趁早的道理不懂?



  既然决定要混文艺圈,自然是名声越响亮越好,天下传名才好呢。



  还畏畏缩缩个屁啊!



  就算是鲁迅先生,让他往前穿越几百年,他怕是能直接将四大名著都加持在自己的身上。



  文人的傲骨,心理那一关过不去?……

 



  文人的傲骨,心理那一关过不去?



  都是扯淡。



  “小顾,这是……什么啊?”



  敲开黄一贺办公室的门,顾北进来的时候,黄一贺也趴在书桌前写写画画的。



  “黄导,写了点儿东西,您帮着看看。”



  黄一贺抬起头,伸手接过,看都最上面的标题,不禁有些纳闷。



  “产房门前?”



  “您接着往下看,给提点儿意见。”



  黄一贺点点头,示意顾北坐下,自己倒水喝,他捧着那一沓告知,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。



  这是个小故事。



  人物非常简单,一共就四个,一对农村夫妇,一个城市干部,还有一位护士,故事则只要发生在农村丈夫和城市干部之间。



  故事开场,一对农村夫妇到了医院,妻子快要生了,丈夫因为上面几个哥哥生的全都是女孩儿,家里传宗接代的重任都落在了妻子的身上。



  重男轻女!



  此前,顾北曾和黄一贺说过,要在春节晚会的节目上反应这个当下十分严重的社会性问题。



 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,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,可无论城市,还是农村,养儿防老,生儿子传宗接代,生女儿都是赔钱货的落后思想,依旧非常严重。



  春节晚会的舞台上,不好特意宣传计划生育,但批判重男轻女这种落后思想,还是没问题的。



  接着往下看,丈夫去给妻子买吃的,等回来的时候,妻子已经进了产房,农村丈夫在产房外邂逅了一位同样等妻子生产的城市干部。



  通过最开始两个人的谈话,似乎这个城市干部的思想觉悟很高,是个正面角色,一个劲儿的劝说着农村丈夫。



  时代不同了,男女都一样。



  要维持社会的稳定,男女比例应当大致相等。



  可后面的话……



  “好兆头啊,好兆头,我跟你说,这生孩子也是一波一波的,要是生男孩儿,那叮呤咣啷的都是男孩儿,要是生女孩儿,那……稀里哗啦都是女孩儿。”



  生女孩儿就是稀里哗啦?



  “小顾,你写的这个城市干部,应该不是个正面角色吧?”



  顾北笑了:“您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。”



  嘿!



  还卖上关子了。



  继续往下看,很快产房里一个孕妇生完了,结果护士在报床位的时候,农村丈夫听错了,误以为自己的妻子生了女孩儿,在产房门口又哭又闹的。



  城市干部正在安慰的时候,护士又出来了,这次两人都听清楚了,生女孩儿人的是城市干部的妻子。……

 



  城市干部正在安慰的时候,护士又出来了,这次两人都听清楚了,生女孩儿人的是城市干部的妻子。



  哈哈哈哈……



  看到剧本上描述的城市干部那失魂落魄的模样,黄一贺就忍不住一阵笑。



  “同志,你的水平是真高啊,这下额生了男娃,你生了个女娃,咱们俩就平衡了。”



  哈哈哈哈……



  看到最后,黄一贺又忍不住大笑出声。



  “好,好,故事的最后,戏剧性的反转,好,小顾啊,这个剧本是……是你写的?”



  这小子不是美工嘛?



  虽然黄一贺也知道,顾北的文字功底很深,之前的策划材料,还有这次去香江的考察报告都是顾北整理的。



  但是文案工作和文学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啊!



  “写的不好,您多指教。”



  “别!”



  黄一贺连连摆手,这还不好?



  什么才能算好啊?



  看着手上的这一沓稿纸,还不仅仅是一个剧本,后面居然还有。



  “五官争功?”



  黄一贺看了一会儿,通过结构就能看得出来,这是个相声台本。



  这小子,还真是个全才啊!



  不光能写短剧的文学剧本,还能写相声的台本。



  接着往下看,越看越有意思。



  一个相声演员得了大奖,结果五官都跑出来争抢功劳,眼睛说自己的功劳大,因为眼睛是心领的窗口,嘴说自己的功劳大,因为相声演员的基本功都在嘴皮子上面,可耳朵和鼻子不答应了。



  将五官拟人化,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表功,然后有开始指责对方,攻击其缺陷,最后都居功至傲一致要求长脑袋顶上。



  通过这样一场闹剧,讽刺社会上那些只懂得强调自己重要,不讲究整体统一、团结一致的人。



  “好,这个更好。”



  产房门口只是批判了社会上重男轻女的现象,喜剧效果要远大于教育意义,这个相声台本虽然同样也是一出喜剧,但是反应的问题更深刻,讽刺的也更加到位。



  再往后翻,居然还有。



  “小顾啊,你到底写了几个本子?”



  “不多,一共就写了三个,两个小品短剧,一个相声,您要是觉得还行的话,咱们就好好商量商量,您也帮着润色一下。”



  “用不着!”



  黄一贺知道,顾北说让他帮着润色,无非就是想要将功劳分给他一部分,只要动了笔,到时候在作者一栏里署名,他也能跟着节目一起火了。……

 



  黄一贺知道,顾北说让他帮着润色,无非就是想要将功劳分给他一部分,只要动了笔,到时候在作者一栏里署名,他也能跟着节目一起火了。



  “你写的已经很好了,我再往上加一个字都是多余,还是不嫌丑了。”



  作为春晚的总导演,黄一贺得到的好处已经足够多了,该是顾北的功劳,就是顾北的,他可不会争。



  三个剧本,黄一贺心里对最后一个剧本也充满了期待。



  “秧歌情!”



  爱情故事?



  这个能拿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去演?



  可看了开篇,黄一贺就知道自己误会了,因为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农村的老夫妻,老头儿当年一曲多情的小喇叭,吹开了少女时期老太太的心扉,而老太太年轻时扭的小秧歌也跳进了还是小伙子的老头儿的心灵。



  说着有点儿绕啊!



  呵呵!



  时过境迁,两个人也都老了,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奔波,老头儿早就放下了小喇叭,老太太也没工夫再扭大秧歌。



  可随着改开,农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,老太太虽然上了年纪,但是又扭起了大秧歌。



  老头儿呢?



  当过村干部,心里始终有点儿端着,不好意思再“与民同乐”。



  最后还是在老太太的劝说下,才终于放下了包袱,又拿起了小喇叭。



  整个故事没有任何批判、讽刺,有的只是对现在农村新生活的赞美,老头儿老太太都开始享受生活了,这不正好可以表明,现在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嘛!



  “好,这个也好,都是好故事,小顾啊!真难为你了,你是……怎么想出来这么多好故事的!”



  别的作家搞创作,都要深入一线去体验生活,可顾北也没去过农村啊,居然能将一对农村老夫妇刻画的这么传神。



  “诶?你这下面怎么还有啊?这是……一首歌!?”



 本章完

 

(http://www.ccfang.cc/novel/3EM0bD992B0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ccfang.cc。书房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m.ccfang.cc/